第56章 我要拜师了(2 / 3)

汉末圣人 鸣奇 1120 字 2023-03-05

袁谭争这个领袖,但他也有自己的身份定位。他不想再跟曹操一般做袁家的狗腿子,而是上升了一步,做他们的狗头军师。

袁谭虽然聪明,但做事太过于直来直去,一些出主意的事情,正好落到曹昂的头上。曹昂也趁此机会,巩固自己在这个圈子里的地位。这些孩童看着没几个有名,但出身在那里,成年后的身份就低不了。做个县令、太守的,史书或许不会记载,但关键时候,能当大用。

而且这些孩童,不少人虽出身高,但家境其实并不一定那么富裕。

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和有钱是两回事,比如平原华氏的华歆,“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汝南周氏的周访,“周穷振乏,家无余财”。ωωw.

像是袁家这种的反而是少数,尤其是党锢之祸,让很大不善治产业的名士失去了经济来源。此时的名士,因为饥寒交迫而死的,比比皆是。

于是曹昂一面跟紧袁谭,做袁谭最忠实的追随者。一面在小团体中搜寻一些低调、家贫的孩童,进行资助,获取他们的信任和感激。

曹家不缺钱,就缺人脉。

而资助这些孩童,也就意味着示好他们身后的大人,所以曹昂的名声,便越发响亮了。而且逐渐从“孝”向“贤”上发展,“孝贤郎君”的美誉,也被完全坐实。

眼看名声渐长,知名度逐渐打开,曹昂便有心寻个老师。

老师这个东西对于国人来说很重要。他并不一定能教给你什么东西,但是拜一个老师,获得的是地位上的传承。

千百年来,在国人心中,自己发明创造或是提出的主张,总是不如前人传下来的好。所以古代那些思想家,多是死后才会拥有名望地位。

曹昂当然可以不理那些经学大佬,自创一派,做一个思想流派的开山鼻祖,可是在旁人眼中,别管曹昂水平如何,也就是个草台班子的水平。就是真做大做强了,别人也会认为是个旁门左道。

所以曹昂非得拜个好老师,获得名门正派的师门传承,往后在文化人圈子里,才能立得住脚。

之前曹昂就跟曹操说过,他要加入马学。

马学的开创者马融已死,其三千弟子,各有所长,而在经学上最著名的便是郑玄。东汉经学最早的集大成者是马融,而郑玄最大的贡献是将纷乱的经学形成一个小统一时代。

现在的马学,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后就成郑学了。

其实曹昂对什么学术、什么学派并不在意,无论是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