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何人为师(2 / 3)

汉末圣人 鸣奇 1115 字 2023-03-05

了吧。

此时的蔡邕已经恢复了一时神采,至少曹昂的一首诗让他心中又有了些许希望。

蔡邕见曹操开口,便言道:“多谢孟德美意。洛阳虽好,留之奈何。九原的确太远,我已决定自己一人上路,家人便尽回陈留老家,也省的再留在洛阳碍眼。”ωωw.

曹操见蔡邕已经做了决定,也不再多言。

说实话他刚才的话有些冒失了。蔡家虽元气大伤,但在陈留,也算大族,蔡邕家眷,还真不需旁人照顾。

蔡邕若真将家眷托庇于他,反而是给蔡氏宗族难堪。

此时众人不再多言,蔡邕对着众人拱手相别,然后跟着押送的官差离开。

曹氏父子盯着蔡邕离去的身影,各有神思。

在曹昂看来,以蔡邕的性格,明显是不适合当官的,此次离京,也未必是件坏事。

······

送走蔡邕,曹操、曹昂父子坐上马车,返回家中。

马车之上,曹操看着儿子,犹豫一番,最后才问道:“昂儿是否知道为父今日带你来送蔡公之意?”

虽然曹昂还是个稚子,但平日里装得老成,再加上屡出奇言,屡行奇事,曹操在不知不觉中,便不再将曹昂当一个孩子来对待了。

听到曹操问话,曹昂知道定会有这一朝,于是便言道:“阿父是希望我拜蔡公为师?”

“那你既然知晓为父之意,为何今日婉拒此事,若是你当时主动拜师,想来蔡公是有很大可能答应的。”

曹操以为儿子不了解蔡邕的地位,或者是看不起蔡邕的戴罪之身,便再言道:“蔡公乃海内大儒,举世闻名,今虽遭贬黜,但是乃为曹节等人所害,来日声名必会更加显博。”

“而且他还是先乐乡文恭侯(胡广)的弟子,同门满天下。”

不待曹操说完,曹昂便替他说了。

曹操听了,有些吃惊,看着儿子,不发一言。他实在是弄不明白,既然儿子对蔡邕了解的这么清楚,那拜师这种美事,为什么不愿意。

眼看曹操满是疑问,曹昂起身拜道:“阿父明鉴。我不愿拜师蔡公原因有三,今蔡公明显无收弟子之意,若强要拜师,即使蔡公同意,也会令其不喜,反间其与阿父之谊;其二,蔡公远谪,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洛阳,我若拜师蔡公,必无法跟随,如此双方虽有师名而无师实,反倒影响我的学业;其三······”

曹昂略一犹豫才说道:“我其实有老师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