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救火队长郭昕(3 / 4)

那个烈火烹油的盛世大唐,怎么这么快就远去了?

郭昕竭尽全力才撑住了安西的局势,他也不止一次向朝廷上书,请求重整安西的军备,这些奏折都石沉大海,朝廷一点回复都没有。

郭昕其实心里也清楚,如今朝廷的宫殿和先皇陵寝的还在叛军手里呢,两京都没有收复,哪里有时间来管安西这里的事情。

让郭昕更头疼的是建宁王也来了陇右,自己这个发小、叔父的弟子多次来信,话里话外都是让郭昕投入建宁王的霸府之下。

对于建宁王这位故人,郭昕心中也有犹豫的。

当年在叔父府上的时候,郭昕就很欣赏建宁王这位皇子,按理说建宁王既然有朝廷的命令总管陇右,那郭昕这个安西都护府留后投靠他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但是太原郭氏一族的祖训向来是不要介入大唐朝堂上的斗争,特别是建宁王如今身份敏感,身处于夺嫡的风波中。

郭昕是郭子仪的侄子,在朝廷中也算是消息灵通,虽然建宁王远走陇右,但是如今朝堂之中皇帝对太子不满的声音日渐大了,陛下想要改易储君的风声已经传出了凤翔府,连郭昕都从凤翔府的友人信里知道了这件事。

朝廷储君之位动荡,身为皇帝亲子的建宁王态度立场如何?这都是郭昕需要考虑的事情。

大唐夺嫡的风险极高,成功后自然是封侯拜相,飞黄腾达,可是郭家已经是这样的地位,若是再立一份夺嫡的功劳,恐怕就是建宁王登基也要忌惮郭家。

而若是夺嫡失败了,那就是身死族灭,万劫不复了。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郭昕和建宁王交情不错,但是依然不愿意投靠建宁王的原因。

拜县的县令已经在拜县城外迎接郭昕了,这个和郭昕同岁的县令身穿绿色的低级文官长袍,热情的将郭昕迎接进了拜县县城里。

一边进城,这位韦县令对郭昕说道:“郭留后,这次突施骑相当猖獗,前几日差点围了拜县,要不是您尽快赶到,拜县就要遭殃了!

韦县令的年纪并不大,一口标准的洛阳口音,郭昕知道他东都考中的进士,但进士的名次不高,被朝廷委派为拜县这个中县担任县令。

大唐进士在官场的起点很高,进士的前几名可以进入御史台担任御史,这在大唐也是清流中的顶尖职位,若是遇上机会弹劾下一两名宰相,那就是一下子名满天下了。

若是不得授御史,也能得授上县或者中县的县令,拜县县令虽然只是中县,但是因为安西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