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租庸调和均田制(2 / 3)

天都嫉妒的不得了,怎么自己就没能触发这么好的任务呢?

周毫藏在角落里,安长贵等本地的豪强,对于建宁王大索貌阅一点都不担心,反而在积极的想要从中捞好处。

为此这些豪强们,甚至从沙州进来了大量的粮食和绢帛,准备用这些来低价购买普通百姓的田地。

大唐实行的税制是租庸调制。

唐时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朝廷服役为主,这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这就是丁庸,也就是一家成年男丁的数量,每年缴税并服朝廷的徭役。

立下军功或者成为大唐官员,朝廷会授予永业田,永业田不需要缴纳田税,可以传给子孙。

而普通百姓的田,在户主死亡后就会收回官府,再平均分给成年的男丁,这就是授田。

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朝廷都会按照授田的面积,征收粮食和布帛,这就是春秋田税。

丁庸加上田税,这就是大唐朝廷征收的租庸,也是大唐朝廷的主要收入。

但是大唐对于官员非常优待,当官之后朝廷会授予相当数量的永业田,而大唐历代的战争,也造成了大量的军功贵族,这些人的永业田是不想要缴纳田税的。

永业田越来越多,导致能够授田的土地越来越少。

在大唐初年的时候,高祖颁布的《田令》规定,在瓜州这种人少土地多的地方,每户授田是

ωωw.一百亩。

但是实际上到了开元年间,每户的男丁成年,瓜州只能授田十亩,还达不到《田令》规定的十分之一。

永业田越来越多,普通百姓能够分到的田越来越少,而开元盛世又造成了人口膨胀,导致了新丁的授田越来越少。ωωw.

但是整个朝廷的用度还在不断地增加,对地方刺史县令春秋二税的考核越来越严格。

那些官员、豪绅、僧侣免去的田税,这些本地豪强藏匿起来的丁庸,就被普通的自耕农承担,这也就出现了大水峡山寨三当家那种,明明父兄战死,依然被本地胥吏追缴租庸,家破人亡的情况。

安长贵对着诸位大家族的族长说道:“建宁王这一次的大索貌阅,应该和上皇一样,为了追征瓜州积欠的钱粮。”

“朝廷危难,我等也需要为朝廷出把力,这些收购来的粮食和布帛,就是准备上缴给朝廷的!”

杨家的族长杨时忠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