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海洋贸易的问题(3 / 4)

耕文明来说,海洋贸易是截然不同的文明结构。

在欧洲大陆,同样是农业文明的法国,在大航海时代的参与程度上,就远远不如身为岛国的英国。

这是文明的内在属性决定的,农耕文明追求的稳定**结构,天然厌恶贸易带来的巨大风险。

另外一个明清禁海的重要原因,就是统治者觉得海洋贸易的暴利污染人心,让普通百姓都不能安心的耕种,都去从事利润丰厚的海洋贸易,导致「人心不古」。ωωw.

而实际上,这种道德上的说法,更加类似于一种宣传话术,明清禁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海洋贸易导致的走私和海盗问题猖獗,朝廷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去打击走私和消灭海盗,这付出的巨大成本超过了海洋贸易可能带来的收入。

或者说在明清朝廷那种地下的统治和管理技术下,海洋贸易的大头收益朝廷收不到,还要承担海防的巨大开支,所以朝廷干脆就直接禁止了海洋贸易。

清朝后期的时候,因为两次耻辱的战争,海关被抵押到了外国人手里,外国人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官。

为了能从大清海关收入中获得战争赔款,客观上赫德帮助大清建立了近代海关体系,这套体系很快让清王朝获得了大量的收入,让背负了巨大赔款的清王朝又撑了很久。

如果和那样把开海禁当做救世良方,认为只要开了海禁就天下大吉,就能发展出海洋文明,那就太儿戏了。

这样的问题同样出现如今的大唐,自从朝廷开了海禁之后,沿海地区的走私也愈发猖獗起来。

江淮这边还好,在准备开海禁的回收,王亚东就向高适提出了要建立海防的说法。

市舶司造船,又在沿海地区建立海防卫所,从开海以来江淮的走私打击力度非常大,高适又出手灭了两个参与走私的江淮大族。

而市舶司的舰船速度快,水师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应付江淮的海盗也没什么问题。不过江淮虽然安定,但是浙东那边就不好说了。

高适语重心长的说道:

「张兄上任浙东,这差事可是不好做啊。」

「这几日浙东沿海各州县,都在向朝廷上书海盗猖獗,特别是睦州还淳县那一带,如今海盗闹得猖獗。」

睦州还淳县?

张端阳很快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后世浙江淳安县吗?海盗猖獗?

张端阳立刻

侧耳倾听。

高适在江东根基深又曾经短暂做过四镇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