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以个人能力定薪资(2 / 3)

无缝钢管。

李云睿自然是欣然同意,他相信兵部那群工匠会喜欢死这种无缝钢管,毕竟这可是划时代的技术革新……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金忠将无缝钢管拿回兵部后,交给了相关工匠,第一时间就被工匠给否了!

这个消息传到李云睿耳朵里时,李云睿差点惊掉下巴,无缝钢管可是工业革命后,枪管最好的选择,居然有人敢蹦出来说无缝钢管不能做鸟铳,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过,事反常必为妖!

为什么工匠连试都没试,就直接否定,这里面必然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李云睿从江心岛找了几个工匠来,安排他们回兵部打探一下消息。

江心岛的工匠,都被李云睿养肥了,拿着高薪,享受着高待遇,对李云睿的吩咐自然是惟命是从。他们回到兵部后,就跟以前的老兄弟、老工友见面,询问这件事的缘由。

原来,兵部的匠人们拿到无缝钢管的第一时间,就看出来无缝钢管的价值,如果采用无缝钢管肯定能制造出鸟铳来。

但如果采用了这种无缝钢管,必然导致一个问题——兵部工匠将迎来大规模失业!

兵部的工匠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原因很简单,这得归功于朱重八。

朱元璋登基后,以“辩贵**、正名分”为宗旨,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按照职业把大明百姓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

这个户籍一旦确认,子孙十八代都会是这个身份,不会改变……

朱元璋制定这个制度的本意是实现对人口的控制,防止流民出现,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世代为农,这有利于农业的回复和发展,但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这样做还有个坏处,那就是没考虑到人口增加的因素。

一个军户,生了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能够当军户,另外两个儿子是军户身份,但没有营生可以做,因为军户没有自己的土地,朝廷又不会发饷银给另外两个儿子,就会产生逃户和流民。

兵部的工匠属于军户,如果没了皇粮可以吃,他们的下场只能是做逃户或者流民,在大明逃户和流民的下场非常悲惨,比**籍还惨……

《大明会典》中记载,“凡流民……,若团住山林湖泺,或投官豪势要之家藏躲,抗拒官司,不服招抚者,正犯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