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2 / 3)

两眼望着梅瑾瑜,说道。

“我才不会想你呢……”梅瑾瑜红着脸说道。

“回去跟我老丈人说,等过几天让瓦剌灰,去江心岛找我。”李云睿说出了今天找梅瑾瑜的目的。

这几天,李云睿发现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在跟踪,他有理由相信,自己已经被锦衣卫全方位监视。如果他上门主动找梅殷,肯定会引起某些人的怀疑,所以只能通过梅瑾瑜当纽带,曲里拐弯的跟梅殷联系。

“你找灰伯干嘛?”梅瑾瑜有些纳闷的问道。

“是一些生意上的事,要跟他商量一下!”李云睿站起身来,从袖子里掏出两张宝钞,扔在了桌子上。

送梅瑾瑜回家后,李云睿就回了曹国公府,跟李景隆钻进书房讨论了半天之后,当天收拾行礼,带着冬雪、知画去了江心岛。

不走不行啊,今天李云睿在姚广孝面前,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肯定会惹来是非,他准备到江心岛避避风头。

李云睿走的第二天,朝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曹国公李景隆上书朱棣,请求迁都北京。李景隆在朝廷上,阐述了三大原因。

一是太祖曾言南京没有帝王气象,因此太祖曾希望迁都开封和凤阳,后又想迁都长安,但都因为时局不稳,放弃了这个想法。现在天下已大定,迁都一事,可以重新提上日程,北平乃是朱棣龙兴之地,且有帝王气象。

二是北方边患严重,蒙元残余势力不时侵扰大明边疆,未来大明的主要威胁,来自鞑靼和瓦剌两部,边疆居民深受其难。朱棣身为天子,代天牧民,应以拯救天下苍生为职责。迁都北平后,拱卫南京的卫所,必将随之迁往北京,这样一旦边疆有变,朝廷可以及时作出应对。。

三是诸王靖边制度必须改变,边疆防卫应有朝廷接管。

李景隆的奏章,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朝臣们纷纷上书反对,说迁都一事祸国殃民、空耗国帑、浪费民力,乃不智之举!

更有言官御史抨击李景隆居心叵测、不守臣节、欺君罔上,其罪当诛九族。ωωw.

李景隆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发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辩驳,但没有获得任何人的支持。

身为皇帝的朱棣,只是默然不语,静静地看双方的争吵!

朱棣本人早就有迁都北平的想法,原因有很多,一是他从十一岁被封为燕王时,就住在北京,已经三十多年了,习惯了北京的环境;二是他的基本盘在北京,虽然朱棣当了皇帝,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