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回 五年升平(2 / 4)

乞活西晋末 万载老三 1713 字 7个月前

些动辄造反的小打小闹,过去五年里,东晋最大的一场内斗便是王敦于华历十一年发起的清君侧一战。如正史一样,他击败了东晋保皇派所能调动的几乎所有军队,打到了守卒寥寥的健康城下,逼得司马睿亲赴军前低头,可谓声势无两,也令琅琊王氏达到了权势顶峰。

偏生王敦难得的耳朵软了一回,最后时刻选择了接受司马睿的城下之盟,而非篡位称帝。虽然他做掉了刁协、刘隗等屡屡对其作梗的保皇中坚,自己也取得了丞相兼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大权独揽,甚至逼得司马睿当年便郁郁而终,却仍仅是权臣一名,还间接促成了司马绍这位东晋最贤皇帝的尽快上位,为自身埋下了覆灭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经过两年成长,业已明显茁壮。

当然,过去五年,东晋倒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做了一件令华国极度憋闷的大事,也即“克复”了窃居巴蜀的氐羌汉国,进而根据华晋和约,在华国的虎口之下,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汉中与梁州。

必须承认东晋士人们的权谋水平,借着华国的压力,他们在汉中交割的五年之约到来之前,仅仅凭借使者的一张嘴,便成功说服了巴氐李雄退帝称王,易帜投归晋廷。尽管谁都知道巴蜀依旧完完全全掌控在巴氐李氏之手,可这也属传统意义上的“克复”,由是,尚不愿挑起南北大战的纪某人,只得在拍碎了若干张案几之后,无奈吃下了这个瘪。

不过,这几年最令纪泽与华国高层闹心的,还是北胡。倒非拓跋、段氏和宇文三家塞北鲜卑对华国做过什么骚扰侵害之事,偏生就是他们慑于华国兵锋啥都没做,只管纵情放牧休养生息,夹紧了尾巴蛰伏待机,令华国连个削弱他们的借口都没。

说来距离血旗军征**时兵入辽东,顺带赶走慕容鲜卑并削弱宇文鲜卑,已过了十三年,距离上一次血旗军以打草谷之名敲打段氏鲜卑,已过了十年,而距上一次拓跋大内乱也已过了八年,不觉间半代胡人的狼崽子们已然成长起来。所谓一方草场养一方人,北胡人口的盎然恢复在所难免,单是塞北三鲜卑的势力范围,草原人口便由最低时的三十万帐,增至了如今的总计四十五万帐。

而且,颇有点作茧自缚的是,有着血旗军的威胁,再有着血旗军数度打草谷后留下的大量闲置草场,令塞北诸胡这几年几乎没再因为争夺生存空间而相互大打出手,反因唇亡齿寒形成了愈加团结的联盟关系,甚至,这三家鲜卑的联盟,还借着华国威胁论,在向天山之北的乌孙人,以及漠北的蛮胡诸部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