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兽洛阳(2 / 4)

乞活西晋末 万载老三 1777 字 7个月前

际,不忘偷瞟一眼。却见居中正座上,那位王服冕冠的年轻贵胄除了面色依旧略红,神色已然平复,隐隐散出的雍容贵气与睿智淡定,更令守将心生敬仰之感。不消说,年轻贵胄正是东晋太子,兼洛阳晋军主帅司马绍,也是正史上未来的晋明帝。

《晋书·元帝明帝纪》有载:“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元帝即尊号,立为皇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当时名臣,自王导、庚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咸见亲待。尝论圣人真假之意,导等不能屈。又习武艺,善抚将士。于时东朝济济,远近属心焉。及王敦之乱,六军败绩,帝欲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中庶子温峤固谏,抽剑斩鞅,乃止。”

待得那名逃归守将退出,司马绍扫眼堂中十余人,皆算自身心腹,这才叹道:“早知华国火器犀利,可怎么也难想到,一万大军凭营而守,转眼便被其轻松摧毁,逃归者仅仅十之一二。战事愈显艰难,当如何迎敌,尤其是应对对方火器,还请诸位教我。”

众人顿时哑然,血旗军那般凶残,自家可是刚刚领教,若能轻易想出对付之法,别个匈奴也不会灭得那么快,王敦也不会带着数十万大军光在虎牢与官渡之间转圈圈了。叫在座诸公谈古论今指点江山个个在行,可具体到解决现实难题,还是对付火器这等大难题,真就有点黔驴技穷呀!

其实,东晋此前主动退出了刚从华国手中趁须巧取的河南三郡,除了见势不妙意欲示好求和,又何尝不是顾忌血旗炮舰的火器之厉?与其死守无法死守的河岸防线,倒不如收缩兵力抱团对敌呢!

一片沉默中,司马绍的大舅子,也是随军司**庾亮率先出言,却未直接回答司马绍,而是换了话题问道:“为臣心有所忧,今日孟津渡头,那华王为何根本不见殿下所遣使者?还有,攻击华国者分明是王敦所部,为何那华王率大军主力涌入洛阳而非虎牢之东,全力攻打我等而非仇怨更大的王敦所部?太子殿下与那华王难道有仇吗?”

虽觉庾亮问得跑题,司马绍依旧沉吟了一下,继而认真答道:“孤与华王并无私仇,其人之所以施行此举,想来一则是因此地乃都城洛阳,其二,只怕就因孤为大晋太子。”

“殿下所言甚是,然臣下以为,尚有第三点,或是更为重要一点,也即在座诸公乃至洛阳的这支大军,皆忠于太子殿下,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