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回 河内定局(1 / 4)

乞活西晋末 万载老三 1738 字 6个月前

一昼两夜,三场完胜,血旗中路军闪电突击,轻松歼灭了匈奴上党七万驻军中的六万,并一举夺了郡治潞城。一夜休整之后,大军并未稍歇,留下一万兵马驻守潞城并整顿降卒,余者兵分四股,其中三股各有万余人,携重炮飞艇等大杀器,分别奔赴上党南部、西南部的三个太行陉口,旨在夺关占隘,勾连或说是夹击河内;最后一路则为纪泽亲率的八万中路军主力,目标则是上党西部的泫氏县。

要说泫氏县,或许知晓者不多,但若换成其六百年前的地名——长平,只怕就该人尽皆知了。昔年秦军攻击占据三晋与河北之地的赵国,最关键一战便是长平之战,彼时赵国西有吕梁山脉,西南的河东有着壶口段的黄河险流,东有丹水等诸多黄河支流相阻,皆难通过大军远征,而从洛阳北上河内再据上党,则可在赵国腹部横斩一刀,长平之战便是那一刀的胜负手。

那时,赵国在上党面南建立了三道防线,西部一道为沁水谷地的老马岭诸峰防线,傍山约八十余里;东部则为继承韩国的百里石长城营垒,其西起长平关外的丹朱岭,沿着连绵山颠向东直抵壶关城西的谷口。而居中枢纽的常平要塞,则位于丹水发源地丹朱岭一带,高都盆地北缘,也即泫氏县所在,其地正当太行山南三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的中央地带,正是河内北进上党的必经之路。

自然,如今华国对战匈奴,局势与长平之战大相径庭,血旗军占据泫氏县城,卡在多向枢纽之地,一为南阻河内的北上通道,以助南陆军放手施为,全歼那里的匈奴驻军,而第二点,则为西抗平阳匈都方向,甚或择机与匈奴主力一战...

就在血旗中路军移师西晋之时,在其南方的河内,南陆军周新所部也已在半道上截住了从河防东线败退往河内郡城的两万匈奴残军。得益于特战军曹淡屯半道埋雷,炸死了主帅刘参以及许多高级将佐,令残军上下为了指挥权与军事动向等等问题拖延扯皮了许久,周新所部甚至在临敌之前,得以好生休息了一夜。

扁形方阵!河内郡城东方五十里,正应官道,一片里许宽的旷野上,周新阻敌所采用的,同样是以血旗铳兵为核心的扁形方阵,常规步卒在外,铳兵在内,火炮更内,骑兵则是堕后,与潞城外的血旗军阵雷同,本也是血旗军内部军演所总结出的标准布阵。差别仅在于一个方阵还是三个方阵而已。

周新所部的东方,姗姗来迟的匈奴残军,尚不知上党刘粲军大败于铳兵扁阵之事。两名临时顶缸残军正副将的万夫长,闻得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