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回 村塾先生(1 / 5)

乞活西晋末 万载老三 2262 字 7个月前

如同乐岛最普通的新建村庄,石磊村的外围并未搭有护墙,村中有上百座篱笆围起的农家小院,其内各有一间水泥平房。村子中央是两条水泥铺就的十字小街,临街有村公所、粮仓、打谷场、磨坊、村学等公用设施,还有几间年底即将拍卖的小铺面。从村外看去,整个村庄井然有序、舒适整洁,颇有些世外桃源的意味。

短短数月,石磊村便从荒郊野岭变为这般景象,除了百姓们的主观能动性之外,不得不归功于先进的工具建材在乐岛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利用乐岛常见的火山灰土质,高温烧结的水泥省工省煤,价廉物美,它的大面积推广确保了乐岛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当然,民患不均而不患寡,华兴府的能力毕竟有限,纪某人也是抠门的主,在四座县城建设远未完工的情况下,每户农家仅只在庭院侧位修建了一间满足基本生活的小平房,至于宽敞的正屋以及更多的家什,便是各家自己日后的事了。

正是上工时点,村人或是田间忙碌,或被征调别处劳作,村中相对冷清。纪泽将大部亲卫与所有战马留在村外,自己带着少量亲卫与石强等人从北口进村。方进入村口,映入眼帘的便是水泥打谷场之前树立的公示栏,其上贴着四张报纸,正是本期的华兴时报。

五月新版的华兴时报三日一期,每期四张八页,因技术原因仍是单面印刷。如今它已是华兴府宣传的重要平台,华兴府的大事小情、法律条文乃至最新政令都会通过报纸发布。像是石磊村这样的普通村庄,每期都会免费下发三份,村公所、村学和公示栏各一,读报宣传员还将负责将报纸内容当众解读一遍,以保百姓们“知之”,杜绝许多欺上瞒下的“由之”。

纪泽扫眼报纸,头版头条的粗体标题写着“士农工商兵,前景几何?”,想来是文宣部门为了劝诫百姓悉数选择务农分地而发表的宣传文章。次版头条则是一篇题为“华裔支脉蒙受战祸,华兴军民跨海援手”的文章,此文正是出自纪泽本人之手,其中公布了华兴府的一项重要决定,也即趁台风已去,即将组织船队前往半岛各港口开展赈济,并解救、收容半岛离乱难民。

千万莫以为纪某人国际人道精神泛滥,这只不过是为华兴府趁半岛战乱,利用购奴、诱拐等手段,大肆吸纳半岛人口扩充实力做个包装而已。自然,若仅为美化包装,纪某人是懒得亲自动笔的,重要的是,通过这篇文章,他将韩人定义为了炎黄支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