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环球的故技重施(1 / 4)

彼得-杰克逊就像是被打入了亢奋济,在尼娜给吉米打过电话后,要了经纪公司的地址,迫不及待的赶去了那个简陋的郊区小楼。

这部电影想要拍出来,需要花费的资金投入、时间投入都还很长,还是在一切都能顺利筹备的情况下。

韦恩记得很清楚,前世因为电影的大火,许多幕后新闻都给爆了出来。最早收集《魔戒》影视化版权的,其实是大胖子哈维-韦恩斯坦,只不过出现了很多意外情况,最后投资和发行,才变成了新线影业。

但曾经确实有媒体报道过对哈维-韦恩斯坦的采访,他本人表示,的确是因为被彼得-杰克逊追烦了,才会让新西兰人自己去找投资渠道。

不管前世新线影业因为这个系列,创造了多大的辉煌成就,现在都跟对方没什么关系了,这都会成为韦恩加深自己在华纳兄弟地位和影响力的资本。

一个导演,如果执导了一部北美票房上亿美元的作品,哪怕这个导演是个新手,也会因此一片成名,而想要再邀请他执导一部同类型作品,要付出的代价就会大很多。

哪怕在这个年代,想要让导演再执导同类型的片子,片酬也会从几十万美元,迅速拉升到几百万美元以上,甚至有可能涉及到后期分成。

这还只是同类型作品,如果是续集电影,标准的会成为导演的赚钱狂欢。

所以对于《指环王》这个系列,他准备让彼得-杰克逊做好所有准备,哪怕需要筹备的时间拉长也在所不惜,直接签订三部曲合约,一次性把这三部曲都给套拍出来。

这样就算事后电影大爆,最多也只是给与对方一些奖励性的现金。

韦恩不可能把版权等白白提供给华纳兄弟,其中必然会涉及到投资问题。作为一个电影公司老板的角色,这些都是他提前就考虑好了的。

不光是彼得-杰克逊这个导演,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演员,也会是同样的待遇,如果不愿意提前签订三部曲合约,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没出头的小演员。

在职业规划的两个方面,韦恩分的很清楚,拿起摄像机之后,他就是个纯粹的电影导演,主要工作就是拍摄好影片,为制片公司的投资负责。

可放下摄像机之后,他会立马切换到制片人、电影公司老板的状态,努力用手中投资的项目,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哪怕过程充满了剥削和压榨,这是资本家的天然本能。

这个圈子内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老好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如此,乔治-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