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普利策奖?(1 / 4)

酒店大厅里推杯换盏,而韦恩也在杰夫-罗宾诺夫的带领下,频频的向人握手、喝酒。

如果说这间大厅里谁最了解影评人,在这个年代一定是韦恩。他知道这些人都是什么样的玩意儿,别看好像一个个都那么高大上,其实都是趴在电影产业上的蚂蟥。

这就是一场由华纳兄弟发起的公关盛宴,无论是华纳,还是这些影评人,都明白其中的规则。既然你接受了制片公司的公关,那就要控制好手中的铅笔,别在报纸上乱写乱画。

韦恩明白,这是影评人生活最好的年代,等到互联网时代到来,影迷获得影片信息的渠道变多,影评人的影响力,也只会停留在岁数大的影迷群里中,基本影响不了大众影迷的选择了。

“韦恩,这位是普利策奖获得者,著名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先生。”杰夫带着他,走到一位戴着眼镜,有些秃顶的中年人身边。

“你好,艾伯特先生!我是韦恩-格林伯格。”韦恩伸出手和他握了一下,又看向了旁边这位。

“你好,我是肯尼斯-图兰。”对方没等杰夫介绍,主动伸出了手。

“你好!”

罗杰-艾伯特端着香槟杯子,看着眼前的年轻导演。“格林伯格导演!”

“你可以叫我韦恩!艾伯特先生。”

“好吧,韦恩。我见过非常多的天才导演,你是最特别的一个,不是因为你的年龄,而是你拍摄影片的风格。”

罗杰-艾伯特靠在身后的桌子上,盯着这位高大帅气的年轻导演,语气中透露着说教的意味。

“就这两部影片而言,你在用镜头需要推进情节,影片框架的构建,和玩弄人性的黑暗风格上,全都有特别独到之处。”他的声音中,透露出语重心长的意思,脸上也露出了可惜的神色。

“你不应该过度追求大尺度血腥镜头,应该把你的心思,全都放在影片的其他地方。《逃出绝命镇》结尾以前你做的非常好,可惜最后没能深度挖掘几位主要人物的内心,就这样以血腥的杀戮,结束了整个故事。”

在罗杰-艾伯特循循善诱的教导声中,他并没有发现韦恩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如果没有了那些释放情绪的镜头,还要深度挖掘角色内心?那这部影片还剩下什么?一个黑暗陈长,让人看的昏昏欲睡,还压抑到心烦的影片。

特么和那些该死的文艺片,有什么区别!

在这一瞬间,韦恩就觉得这位影评人,要么是真的希望他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