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军政分离(1 / 3)

招募文人入营当兵,这是闻所未闻之事。

这个时代读书人都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要让一个知识分子去当兵,那简直就是对读书人的侮辱。

更是对孔孟圣贤的侮辱!

换个话说,差不多就是清北毕业后,回乡下养猪!

毕竟,这个时代大多选择去当兵的要么是被朝廷强制抓去的,要么就吃不饱饭活不下去的。

当兵就是为了有口饭吃,跟他们谈什么人生理想,保家卫国毫无意义。

李鸿仑现在目光是紧紧盯视着楚宁,他倒想要听听,楚宁要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李大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李大人。”

李鸿仑轻声一笑:“请问!”

楚宁直接又把那个经典的问题抛了出来:

“老百姓为什么要当兵,为谁当兵?”

“朝廷为什么而打仗,又是为谁打仗?”

很显然,当李鸿仑听到这个问题时,同样也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做了一辈子学问,可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仔细想了想,李鸿仑不答,却是问道:“老臣想听听楚大人有何高论?”

“高论谈不上,不过倒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妨与李大人探讨探讨。”

楚宁看了一眼李贤,后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其实这两句话归纳起来,都是一句话,无论当兵或者打仗,其目的都是为了天下百姓。”

李鸿仑微微咂摸着楚宁话里的意思,只听楚宁又继续说道:

“太宗在位时,便广开纳谏,更是时常引用魏征所提出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言论,足以说明太宗对民心的倚重,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天下的根基便在于民心。”

李鸿仑微微颔首,显然也是十分赞同楚宁的观点,只是很快又意识到这似乎有些答非所问:

“请问楚大人,你说的这个民心问题与招募文人当兵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楚宁说道:“我再问李大人一句,这天下读书人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鸿仑一凛,信誓旦旦说道:“当然是为了报效朝廷,匡扶社稷。”

“好!那朝廷咱们自然好理解,无非就是宫殿府衙,那社稷呢?何为社稷?”

李鸿仑道:“社稷嘛,自然是这九州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