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极小精度,超越国际水平的机床!(1 / 4)

【发明产品:基础切割车床(可增幅!)】

【增幅方向:稳定性、功能性、结构、精度、效率。】

叶风眼前的系统界面中,现出了车床相关的信息。

相比第一次制作的军刀增幅方向只有威力和锋利度,这一次车床的增幅方向有整整四个。

叶风几乎第一眼,就锁定了精度两个字。

精度顾名思义,就是机床的切割精度。

这是衡量一台机床好坏最重要的标准。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床,精度能达到0.003~0.002mm,能做到对材料的超精密加工。

所谓精密加工,就是指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尺寸和位置精度能达到0.01~0.3μm,形状和轮廓精度达到0.003~0.1μm,表面粗糙度钢件达到ra≤0.05μm。

抛开这些数据不谈,只需要知道这是国内穷极一国之力,也无法达到的标准就是了。

目前国内精度最高的机床,其精度极限也只能保持在0.005mm范围内。

要是能突破这个精度限制,做到0.003或0.002mm,精度就能和国际上最尖端的那些机床一较高下。

而若能突破0.001,让小数点向后一位,那就不只是超出一点那么简单了,而是真正的创造历史!

通过这几天的看书学习,叶风对机床有了十足的了解。

这玩意儿看似是铁疙瘩,但要想追求极致的精度,可就不只是铁疙瘩那么简单了。

当精度高到一定程度,机械运行就不再是一个稳定状态,而是一个变量,受各种因素影响。

比如国际最顶尖的机床,享受的就是夏天空调冬天暖气的待遇,甚至机床厂房还要保持恒定湿度。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小变化,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精度彻底失效。

而且最难的还不是机床起始精度,而是一直保持这个精度。

也就是行业内所说的重复定位精度。

现代机床一般都配备了数控系统,往往第一次定位精度很高,但当你使用机床,做一圈切割运动,或长路径的来回运动后,定位就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要克服这个问题,就需要在机床做运动的时候,对每一分每一秒的位置做实时的反馈。

实际位置信息,测量位置信息,以及测量信息和电脑内的模型、三者耦合,实时计算。

即便如此,还是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