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荐才(2 / 6)

“王先生谦虚了,不过既然能让你这么推崇想必是有才学的,只是不知道你是如何发展此人的?”

“回禀陛下……”

王叔英回答道,“微臣曾经在汉阳担任过知县,对于湖广地区的士子学生都会为熟悉,在接到陛下征召,前来翰林院任职之前,

微臣在江夏之时遇见一人,曾经与他攀谈,此人虽然年龄不大,却满腹经纶,学问极深,让人叹服不已……”

回想起那日的光景,王叔英还历历在目。

一方面王叔英是朝廷的官员,另一方面也是一位文人雅士,所以对于山川河流,奇物景致,很有兴趣……

在一次外出的时候,遇到一位青年士子,二人攀谈许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哦,不知王先生所说的是何人?既然由此才学,那就不该埋没。”朱允熥道。

王叔英道:“陛下此人姓杨,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原是吉安府泰和县……”

哦,原来是他呀。

不等他说完朱允熥就知道了!

那可是先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的杨士奇呀!

“王先生,既然你如此推崇,想必他在学问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知道他人品行为如何?”朱允熥问道。

“回禀陛下,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所以便改了罗姓,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

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就恢复其宗姓……”

“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因为家中没有产业,他又要奉养老母,所以不得已只好寻了个教书的差事,一边教书一边侍奉母亲……”

又解释道:“陛下,他为了尽孝道,不得已放弃仕途,此人的品行想必不会差……”

朱允熥颔首道:“既然人品不错,又有才学,那朝廷理当征召!”

转头对一旁的王忠道:“让通政司拟旨,召杨士奇入京,暂且担任翰林编撰一职!”

“微臣多谢陛下圣恩!”王叔英跪地叩拜道。

因为陛下如此破格,全是因为自己的举荐,所以他必须谢恩。

“王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来……”

“多谢陛下!王先生接着往下讲吧,时辰还早。”

“微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