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谁能代表华语电影?(1 / 6)

华娱凶猛 仁无爱 2550 字 7个月前

与奥斯卡、戛纳、柏林等电影盛会不同,香港国际电影节并不以竞赛为看点,虽然也有一部分竞赛颁奖程序,但那不是主要的。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要作用,是为影片的展映买卖提供平台,以及举办电影人聚会交流的座谈会。

这是一个积累人脉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卖电影的好地方,还是一个探究行业动向、触摸未来潮流的好地方。

当王永松向安云天和柳闻霆说明了这一点后,两人便很干脆的答应,来香港走一趟。

整个电影节,持续时长大概有两周左右,今年是从3月22日到4月6日。每年都有不同的探讨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华语电影如何走出去。

这个主题,往小里说,是中国电影制作和发行问题,往大里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问题。

毕竟,电影是一国文化最方便的载体,这一点已成业内共识。

很多业界大佬都出现在了电影节上,他们坐在一起,济济一堂,就华语电影的现状和未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其间言辞交锋,思想碰撞,或英雄所见略同,或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安云天慢慢看下来,获益良多。

所谓获益,并不是说他从这些人的说法中得到多少启示——虽然他也确实得到了一些启示,而是他从这些人的言辞中,窥见到了不同地域的电影人,所秉持的不同立场和观点。

比如台湾导演侯效贤,他的主张是,发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摒弃当下电影中过多的商业气息,正本清源,让华语电影真正呈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他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魅力,一定能征服观众。

“现在电影界有个风气,什么都要向好莱坞学,而且这种风气越来越重。好莱坞电影,包括整个美国电影,是个什么模样,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商业化太重,完全就是从工业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千篇一律,简单粗暴,这是一种对电影艺术的破坏!”

侯效贤手拿话筒,面对在座的众多同行和场地外的记者,很有些痛心疾首的说着。他的话也引来了很多人的认同,包括安云天,也部分认同。好莱坞大片究竟有多简单粗暴,商业气息究竟有多浓,他上辈子已经深有体会,这辈子在那边拍了两部电影,见识了那么多事情后,这种体会就更深了。

像侯效贤这样的电影人看不上好莱坞,就像传统文学界看不上网文一样,这固然有某种顽固思维和偏见在作祟,也实在是因为,好莱坞大片太过华而不实,庸俗套路,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特效技术的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