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改变它,或者推翻它(1 / 3)

剧情结构

本片的高级叙事加深了内容纵深感。主角亚瑟的经历都会利用多种标志性场景来作为人物变化的节点。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的性格转变是逐步递进的,在各时期的心态意识皆不同,这对演员的演技也需要很大的要求。

相比全程存在的硬光,电影出现了五次有高光、柔光、自然光的重要场景,分别对应亚瑟每次内心的异化程度,而异化的关键点在于亚瑟的态度变化。第一次是亚瑟杀死三个华尔街精英之后离开公司化妆间的场景(同时也是下楼梯的场景)、二是亚瑟在杀死母亲的病房、三是亚瑟在家准备上节目的跳舞画面、四则是亚瑟下长楼梯的舞蹈片段、最后是亚瑟在阿卡姆精神病院里最后的舞蹈。这里通过活跃的氛围和光线的明暗对比来表现释怀的情绪,作为人物的高光时刻。但这种违和的上扬意味的反情绪处理,实际上是社会联系逐渐被斩断后的自我选择堕落的体现。伴随着画面空间感的变化,影片在视觉上将场景在前大半部分的封闭和后来空间的开阔作对比,像与苏菲约会和在楼梯上跳舞的场面,都可以看作是心态的变异。

而在主角异化前后,神态动作也由缓慢沉重到轻盈矫健。比如上下楼梯的画面,就是亚瑟在表现人物异化前后的主观感受,每次吃力踉跄的上楼动作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活上的举步维艰,而在下楼的场景,主人公心境则变得自由且放任。同样照应“上”与“下”关系的场景还有上下电梯:亚瑟在电梯里被雨淋到浑身湿透的样子,与之后坐电梯下楼时的小丑装扮构成相似镜头下的对比。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真正对亚瑟转变成小丑的过程起象征性的,是具有仪式感的跳舞和杀人场景。全片共杀了六次人,分别是三名华尔街精英、母亲彭妮、“邻居苏菲”、同事蓝道、主持人莫瑞、最后精神病院里的审讯员,第一次杀人是事件冲突发生的第一个高峰,作为第一张倒塌的多米诺骨牌,直接引发后来明暗线情节的共同前进叙事。之后每一次杀人除了推进人物转变,也象征了主角异化的不同程度的过渡。邻居苏菲的情节是亚瑟杀死自己脑内充当精神补偿的分裂人格或分离的幻像,同样也算人物意识变化的等价节点。实际上幻想中的女友苏菲同阿卡姆疗养院电梯里的精神病人一定程度上是亚瑟的意识投射。

影片中亚瑟有多次跳舞画面,真正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是小丑在公共厕所、在楼梯上、上台前和在人群拥戴中的混乱之舞,四场都是亚瑟内心发生不可逆的质变和内化的表现,即标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