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改革规划(可以跳过)(1 / 6)

送走埃利奥特之后,周晨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办公室,思考着对方的来意。

今天的谈话,并不代表着,双方立马达成了交易。毕竟,政策的更迭和利益的输送,都没有那么的简单。这并不是买白菜,你有白菜,我给钱,就立马成交了。

这一场各怀鬼胎的试探,只能代表着,双方就大致的意向,达成了一致。

埃利奥特出价用10%的收益,换取周晨的改革支持,取消医保中,对于药物的限量供应条款。

周晨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没有反对,只是通过多拿一颗药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可以谈,得加钱。并且,他狮子大开口的,一下要了40%。

谈判嘛,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本来不寒掺,也没什么特殊的。

可是,令周晨没想到的是,尽管已经清楚的看到了对方眼神里的厌恶之情。可是,对方居然满口答应了下来。

说实话,这并不会让周晨一下子被胜利冲昏头脑,反倒是立马让他提高了警惕。

尽管,医药行业属于高额的暴利行业,可40%的条件,绝对还是足以让绝大多数公司毫无利润可言。

就算是打破限购令后,埃利奥特的产品销量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可是,在这40%分成的条件下,这销量的提升,绝对拉不动他们利润的增长,反而大概率会使得公司的净利润大幅的降低。

并且,这个影响,将长期存在。

一个决定,不符合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利益。却被公司高层,果断的同意。那就只有一种原因。

埃利奥特有另外的打算——卸磨杀驴。

不过,巧的是,周晨同样有着自己的算盘。

医疗政策,的确是要改的,不改不行。

甚至,小打小闹,都估计没有什么作用。这个行业,需要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性改变。

对一个这么庞大体系进行改革,本来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事情。因为这场革命,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太冗杂了。

若是在之前,上千种药物,对应的,是上百家医药企业,这上百家企业,关系着数十万人的就业岗位问题。背后,甚至牵动着数百万的家庭。

这还只是针对供给侧的改革。供给侧,解决的是就业问题,本质上是产业链的长度和覆盖面的问题。尽管这是个难题,但也还不是完全无法解决。

但针对需求侧的改革,才是真正要命的事情。

哥谭的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