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安的身世(1 / 6)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2287 字 8个月前

杨玉环的莞尔一笑,就像一阵拂过的春风,让李隆基的一颗绷紧的心,慢慢的融化开来。

姜汤是不是杨玉环亲手熬制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玉环有这份心,这就足够了,足够让他感到心里暖洋洋的。

“呵呵!蛮蛮亲手熬制的姜汤,朕一定要喝。”

李隆基接过温暖的姜汤,毫不犹豫的喝了下去,仿佛只要是杨玉环送来的,就算是毒药,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喝下去。

“三郎,有没有感到暖和一些。”

杨玉环温柔的问候。

“暖和了,朕的心里比刚才暖和多了。”

李隆基的一张老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似的。

“三郎,这大冷的天,您还要准备大朝会,一定要保重龙体啊!”

杨玉环非常关心的将李隆基后背的披风紧了紧,满脸的关怀之情。

李隆基轻轻一笑:“蛮蛮,回去等我,时间不早了,朕要去含元殿了,起驾!”

“起驾!”

随着一名太监高昂的叫声,李隆基坐上步辇,向大明宫正南的含元殿行去。

在大唐这个时代,是有元日大朝会的,其实,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有这项礼仪活动了,秦汉时代继承了这一活动,并一直延续到大唐,当然,历史上直到明清时期,也一直坚持这项活动。

元旦大朝会不仅仅是开个会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天子与百官混个脸熟,而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

在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会向中央朝廷汇报自己为官一方,所取得的政绩,也相当于后世的各地方GDP和财政收入,让朝廷考察其称职还是不称职,从而为朝廷的决定升迁还是贬黜提供参考。

当然,这些官员所汇报的情况,很多都是掺了很大水分的,至于究竟掺了多少水分,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朝廷不可能一一前去调查。

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官员,甚至要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其执政时期所取得的政绩,而这个汇报就发生在大朝会期间,还有朝廷的很多**纲领,也会在大朝会期间宣布,以让众官员及时得知。

另外,在大朝会这一日,各附属国和友好国家,会派遣使臣前来朝拜大唐皇帝,甚至,有些国家的一国之君,会选择亲自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