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杨辉失踪(1 / 4)

市刑警队会议室,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技术部门完成了对尸体的解剖和物证的鉴定工作后,刑警支队连夜召开了案情分析会,对现有的证据和线索进行分析,并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尸体为男性,年龄35岁左右,身高180厘米,系被子弹击中**主动脉弧,流血过多而死。根据现场的脚印分析,死者被击中后可能丧失了方向感,自己坠入江中,沿中江漂到下游瑞泽的牛舌湾,在牛舌湾浅水区被树枝挂住,由晨练的百姓发现并报案。”温朋虽然身体疲惫,但讲起案情来却是声音洪亮。

“我们在市北中江河道内发现的大量鲜血经鉴定是死者的血液。根据尸体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尸体的僵硬情况,尸斑的数量及颜色和尸体胃内食物的消化情况综合判断,死者的具体死亡时间是昨天晚上11点到12点之间。”

“子弹由死者前胸的肋间隙射入体内,击穿主动脉弧以后镶嵌在左肋骨的后方。弹头是一颗9毫米铅芯弹,根据弹头上留下的被膛线削切的痕迹,我们初步认为这是一只92式**发射的,具体的枪支来源和枪支编号还需要进一步的膛线分析和比对工作才能确定。”

“我们在现场利用金属探测仪,在水下找到了子弹的弹壳,弹壳为全钢弹壳,底部编号为7100。说明这颗子弹是71工厂在2000年生产的。也就是说子弹配发的最早时间不应该早于2000年,所以这把枪应该是2000年以后丢失的。”

“找到枪支的来源大约还需要几天?”

“三天左右就可以。”

“好的,谢谢老温,晓慧说说你调查的情况吧。”苏正阳说。

“我们将手机的sim卡取出后,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找到了这支手机的电话号码,手机号是神州行的无记名卡,没有机主的登记信息。”何晓慧清了下嗓子继续说:

“我们在移动公司查到了这个手机的通话记录,经过对通话记录的分析,我们联系了机主通话较为频繁的几个机主,初步确定了死者的身份。”

“死者叫王升,今年38岁,家住东关三区9号楼302室。妻子叫李小燕,有一个12岁的女孩,王升工作的单位是一品茶室,是一品茶室的保安部经理。”

“哦,一品茶室?那不正是戴同和的茶室吗。”陆英卫说。

“是的,经调查王升最后一次通话是在晚上9点19分,是戴同和打给他的,通话时长为3分15秒。”

“难道这事与戴同和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