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荆州之变(3)(1 / 4)

刘贤此次召开的会议,就像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看似是针对他离开荆州,亲赴江东的这几个月,以蒋琬、庞统为首的留守天策府中枢,对各个领域的种种落实,向刘贤进行详细的汇报。

实则这个期限范畴,还要向前进行延伸,特别是建安十四年期间,出现的很多问题,明确的很多决断,都集中的做出一些成效,这就好似荆州迈向井喷式发展的道路。

进行全面的复盘,是对所部势力有好处的,牵扯到荆州发展的种种,究竟取得哪些成果,究竟取得哪些进展,进行这种细致的复盘,能更好的把握今后的主要脉络和基调,继而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做出调整。

“主公,就在建安十五年元月,我天策府初定的《楚科》,算是正式拟定了。”

刘巴看了眼赖恭,上前作揖道:“那时主公在江东治下,而《楚科》的明确,对我荆州今后的发展,是有着重大意义的。鉴于这等特殊的境遇,天策府进行一次表决,将所定《楚科》逐版进行颁布……”

楚科?

刘贤露出一抹笑意,在原有时间线上,刘备从刘璋手里夺取蜀地后,命诸葛亮、刘巴他们明确律法,以约束蜀地军民,治理蜀地,以增强自身的合法性,其名唤作蜀科,现在刘巴、赖恭他们,负责制定的律法,被定名为楚科,这也算是一个轮回了。

律法体系的构建,关系到一方势力的稳健发展,是容不得有半点马虎的。

刘贤对麾下势力的律法,是极其重视的,特别是维护公平公正这一层面,就算不能给予绝对的公平,但是相对的公平必须要确保好,倘若连这一底线都不能把守好,那夺取的地盘再多,也终究是一场徒劳的美梦罢了。

“既然《楚科》已经明确,那今后治理荆州的依据,就必须严格遵守所定律法。”刘贤收敛心神,看向刘巴、赖恭他们,神情严肃道。

“此次亲赴江东促成联姻通好一事,某就发现了律法的重要性,江东看似很强盛,比我荆州的底蕴要强。

可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隐患。

特别是治下的一些群体,享受着特殊的待遇,这无疑是破坏江东安稳的因素,像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在我荆州治下出现。

或许江东那边,纵使是出现什么问题,还有斡旋的余地,可是对我荆州而言,却不存在这种可能。

荆州是四战之地,一旦说出现任何问题,其产生的影响和破坏,要远超任何区域,甚至会引来各路诸侯的觊觎。”

刘贤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