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家国大义(2)(1 / 4)

刘贤说那般多,讲那么多,其实就是想传输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与汉末时期不同的意识形态。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求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做官究竟是为了什么?

而提出这些问题的核心指向,就是家国大义的思想培养,这在汉末时期就像想要扎根下来,其实是很难的。

特别是对士族豪强出身的群体里,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遇到重大事情时,首先考虑的是宗族会怎样,其次才会考虑别的。

汉末争霸数十载,再算上三国争霸,这前前后后加起来快百载,在这等金戈铁**混乱时期,固然谱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让很多英雄都名留青史,不过却也遮掩不住,神州经历这等混乱时期,也跟着伤了元气。

死在战场上的终究是少数,而造成神州人口锐减的根源,是战争之外的灾害,是没有活路的境遇,是私藏人口的士族豪强……

恰恰是这些根本原因,导致三家归晋以后,在司马家问鼎神州,折腾出八王之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五胡乱华。

那可真是至暗时代啊。

诸如两脚羊、衣冠南渡这些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险些让神州文明被杀到断代!

一帮在汉末时期,在三国时期,被按在地上狠狠摩擦的异族势力,却苟着默默积蓄力量,直到神州大伤元气时,才亮出他们的獠牙,彰显出他们最凶狠的一面。

孰对?

孰错?

“诸公,诸君,贤有一个优点,就是凡事喜欢实事求是。”

刘贤跪坐在锦垫上,撩了撩袍袖,看向庞德公、宋忠他们,微笑着说道:“或许贤有些自夸了,不过这也是有好处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就是不知。

就像在经学方面的研究,别说是一个零陵刘贤了,就算再多出十个八个,捆绑在一起吧,叫贤去与庞德公,去和仲子公,去跟诸公、诸君,探讨经学所藏奥妙,那也不是对手。

这就是实事求是。

其实贤此来荆州学宫,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就是想和主公、诸君聊聊,说说荆州的未来,说说汉室的未来。”

庞统、蒋琬相视一眼,心里生出感慨,对自家主公简明扼要的挑明,他们是很钦佩的。

刘贤有才吗?

有才!

不管是从零陵郡强势崛起,还是初定荆州后所做种种,表现出的种种态度和决断,这都非常人所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