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荆北行(6)(1 / 4)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照大地,让喧嚣热闹的人世间,回归最初的安宁。

“承明,虽说此前荆州重划各郡,让江夏郡所辖的治地变动很大。”

刘贤驻足长江,看着黄昏下的江水,对潘濬说道:“不过在某看来,这也让江夏郡迎来一次改变契机,能否依托现有治地范畴,发展起能够支撑荆州各领域所需的产业。

把江夏郡治理成涉及农、工、商并进的治地,倘若能将此事办成的话,那江夏太守府今后的地位,必然会有长效提升。

除了共进会所涉及的冶炼锻造产业,像江夏太守府还能筹建起官办军械、官造砖石、丝绸、漆器、航运等支柱产业。

发展和治理,必须要懂得因地制宜。

今后的新江夏郡,在某的眼里要逐步发展成荆州的商业重镇,哪怕是江东方面,也离不开和江夏的商贸往来。”

“主公这是鼓励商业吗?”

潘濬眉头微蹙,看向刘贤说道:“倘若是这样的话,这是否会影响到荆州的风气?如果江夏郡的发展,让荆州治下出现轻农重商,这必然会导致天策府的发展,存在着严峻的问题和隐患。”

一旁随行的西陵郡太守赖雄,流露出异样的神情。

重农抑商,这是过去一直在奉行的主流论调。

只是刘贤的一番话,分明是想打破这种论调。

尽管是在江夏郡这边,可是正如潘濬所说那般,江夏郡如果真发展起来,那必然会影响到荆州其他郡县。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任何群体在看见某一领域有利可图时,都会下意识倾斜于该领域。

毕竟利益使然嘛。

没有谁能看到利益,却能压制住内心贪欲。

治理一方势力,远比所想的要复杂多了。

在刘贤率领大部队赶赴江夏郡,从西陵紧急赶赴汉口的赖雄,从鄂县紧急赶赴汉口的潘濬,就陪同着刘贤一起,视察了很多地方,特别是汉阳铁厂,遇到不少在洞庭湖造船诸厂相同的问题,二人也阐述了西陵、江夏两郡的问题和难处。

这让随行的邢道荣、寇封、文厚、向宠等人,特别是先前讨论天策府进取后,一个个内心都变得沉重起来。

他们也都理解刘贤的心情。

太难了。

原来在江陵城所感受到的安稳,并不代表荆州其他郡县,就是一片祥和的,问题和隐患都藏在这种安稳之下。

“发展定位和因地制宜,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