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抡才(1)(1 / 4)

筹建荆州学宫、明确蒙学典籍、改良造纸术、发展印刷术,这一切的背后逻辑,无不体现出刘贤对于人才的渴望。

荆州很小,小到刘贤想招揽人才,只能局限于士族豪强圈,只是如此一来,并不利于后续新政的推行。

荆州很大,大到刘贤想治理地方,却受限于麾下人才太少,长此以往的话,并不利于荆州整体的发展。

解决当前人才短缺的窘境,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降低接受教育的高昂成本,逐步瓦解教育垄断,加快建设底层群体的晋升渠道,围绕‘边发展、边培养’的核心理念,是唯一能确保己部势力,保持独立性、自主性的根本。

刘贤不希望看见自己所缔造的势力,最后成为被世家门阀所捆绑、掣肘、胁迫的**型政权!

将军府。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刘贤倚靠在躺椅上,翻阅着手中所拿公函,上面所写的内容,刘贤都认真仔细的逐行查看。

特别是每个人名之后,所标注的籍贯、出身、生平等信息,刘贤更是一个不漏的细细看着。

不过看着看着,刘贤却有感而发。

求贤令颁布至今,唯才是举、不论德行的理念,一直都饱受争议,不过奉‘求贤令’而来的群体,却也在不断增多。

只是看完这些基础性信息,刘贤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凡是出身士族豪强者,无论年龄大小,抛开其他不谈,仅仅在德行方面,多数都是没有争议。

凡是出身寒门庶族者,只要没投效到主流阶层的门下,明确所谓的从属关系,那多数德行皆有争议。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汉室以孝治天下。

想迈进汉室仕途,或被擢授职官,或被辟除属官,都必须先通过察举制,被举孝廉,被举茂才,有了这层身份象征,才算拥有了敲门砖。

德行要是有缺,那在察举制的第一层,就会被无情刷下来。

意不意外?

惊不惊喜?

士族豪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能通过宗族的力量,维系的人脉关系,掌控着‘晋升渠道’的游戏规则,并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则,或提携族中之地,或帮衬姻亲同盟,或招揽门生故吏,以此增强宗族的底蕴,形成一个趋于完美的发展闭环。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即‘四世三公’的袁氏和杨氏,他们一个在关东地区,一个在关中地区,皆拥有常人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