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科举,公平之梯(1 / 3)

废话,朱标当然不赞同了!

抛开冤枉不冤枉不说,这近二十万人,是读书识字的近二十万人。对于想要一统寰宇的朱标来说,是多么重大的一笔人力资源?怎么能轻易浪费?

还有最关键的,在历史记载中,清理掉了胡惟庸之后,朱元璋不设宰相,是谁帮朱元璋处理政务了呢?

就是朱标本人啊!

所以,历史上一直有朱元璋“以子为相,累死太子”的说法。朱标可不想,和朱元璋一起,每天处理六七个时辰的奏章。那还有什么人生的乐趣可言啊?

朱标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而是问道:“父皇是不是想开科举了?”

“是有这个想法。”朱元璋道:“科举制的官员们,虽然不算堪用,但总不至于沆瀣一气,欺瞒咱!”

啪!

朱元璋重重一拍几案,将一份拱卫司的秘报递给了朱标,道:“看看吧,七年前,杨宪主政扬州,连同三十七名文官,盗卖官粮十三万七千石!嘿嘿,三十七人啊,沆瀣一气,就没有一个出首的!要不是,七年后,有人犯了别的案子,为求活命,主动招了。咱现在,都得被他们蒙在鼓里!天下,究竟还有多少类似的事?长此以往,我大明还如何长治久安!杀!把他们杀光,都换成科举制的官员!科举进士,天子门生,总不至于如此铁板一块了吧?而且,科举全凭考试,算是最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了,也有利于我大明的长治久安。”

科举得中的最后一场考试,称为“殿试”,由皇帝做主考官。科举进士,又称为“天下门生”。论忠诚,当然比察举制的官员强得多。

还有最关键的,公平!

察举制不仅仅有对皇帝忠诚度的问题,还有**的问题。“举良将,怯如鸡。举孝廉,父别居”,怎么能服众?而且,如此察举出来的官员,能力也不怎么样啊!ъΙQǐkU.йEτ

科举就公平多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即便考不中,那也是实力不如人。如此一来,当能最大程度,消除社会上的戾气。

综合权衡,朱元璋最终站在了科举这边!

朱标道:“父皇英明。儿臣也以为,科举考试势在必行。但是,儿臣以为,科举制选官,有三大隐忧,不可不防啊!”

“你说。”

“其一,若行科举制。试卷就不能偏重实务。否则,寒门子弟,如何有机会学习实务?那朝廷不成了世家子弟的天下了吗?但与此同时,如此一来,科举制选出的官员论智力虽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