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1 / 3)

没错,就是“上有所好”!

古语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还有一句古语说得更明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朱标平时不收礼,但收了胡公庙老和尚的雨前龙井,这就暴露了他的偏好。筆趣庫

朱标招待沐英、平安、徐司马时,特意拿这雨前龙井待客,就更做实了他的这个偏好。

那还等什么啊?常凤仪既然知道朱标喜欢,当然得为爱人寻一些好茶叶来。这是纯正的爱情,无可厚非。

至于那些地方官?当然就是纯正的拍马屁了。

如此讨好的世子的机会,焉能错过?

那些地方官,当然会绞尽脑汁,努力思索有什么本地有什么特殊的好茶叶,献给朱标。

这就是权势的巨大威力了。只要是人力能做到的,只要他有意无意间露出那么点意思,自然会有人帮着办的妥妥当当。

幸亏是朱标爆出的,是喜欢喝茶的爱好。

如果朱标说喜欢书法,恐怕各种古今各种名人书法,疯狂涌入珠朱标的世子府。就是埋着《兰亭集序》的李世民的陵墓,恐怕都有人铤而走险!

如果朱标说喜欢珍馐美味,恐怕全天下的珍禽异兽都遭了殃。后世的国宝滚滚,到了灭绝的程度也未可知。

如果朱标说喜欢美人,恐怕献美之人如同过江之鲫,就是高丽和安南都会把本国的美人送来。这就罢了,怕只怕,人们弄什么扬州瘦马,助长了人口贩卖之风。

……

“看来,以后我在外人面前,还是要谨言慎行啊!不要一不注意,弄出什么大乱子。”朱标暗暗告诫着自己。

不过,他转念又一想:不对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连后世都无法完全避免,何况万恶的封建社会呢?堵不如疏。是不是能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呢?

比如那陈宁陈烙铁,不是想留条后路,讨好他吗?

也好!他就让人给陈宁带句话:原来是乱世,粮食是最大的问题。但大乱之后的治世,粮食也就很快不是问题了。比如大唐年间,才贞观四年,斗米就降到了四钱。所以,以后天下的关键,不在于粮食,而是在于其他产业的情况。

陈宁在江浙行省的表现,朱标不准备看什么粮食产量,更不看税收,只看这“吓煞人香”在洞庭附近推广情况,以及百姓们卖茶获利的情况。如果陈宁把这个差事办好了,以前的事可以既往不咎。如果办不好,就别怪哪天应了景儿,朱标要“借人头一用”了。ww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