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以文制武,以武制文(1 / 4)

当然是惊天妙计。

自古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打天下靠的是精兵猛将,坐天下靠的是贤良辅佐。

监督文臣的问题,没有任何明君贤臣能够解决,当然可称惊天!

朱标微微摇头,道:“如果父王说的惊天妙计,是一劳永逸之计的话,儿臣真没有。我只有一条釜底抽薪之计,一条暂且应时之计。”

“先说应时之计!”

“应时之计,非常简单。朝廷现在有两个机构监察百官。明的是御史台,暗的是拱卫司。拱卫司先不管,单说御史台。父王对御史台官员的人选,非常纠结吧?”

朱元璋点头,道:“确实如此。其实,这朝廷众多衙门,最关键的就是三处。中书省,处理全国民政。大都督府,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台,监察百官。这御史台权力极大,非得国家重臣坐镇不可。但是,咱自从兴兵以来,凡事军务为先。现在,文官中有足够资格担当大任的,着实不多。这御史台高官的人选……诶!哈!哈哈!哈哈哈!”

说话间,朱元璋眼前一亮,起身重重地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道:“不愧是咱的儿子!聪明!真是够聪明!谁规定,御史台的高官,一定得是文官呢?”

这才是关键!

文官之间,因为师生、科举的关系,比武将联系得紧密多了,很容易互相包庇,蒙蔽君王。

比如,张士诚的名字,就从未有文人揭穿!

那么,为什么那么死板,一定要文臣自我监督呢?

武将也可以啊!

对文人最看不上眼的人,就是武将!在武将们看来,武将们刀头喋血沙场上卖命,文人们摇摇笔杆子,和武将们获得的官位是一样的,凭什么啊?所以,干脆,直接让武将进入御史台,专门找文臣们的麻烦!

什么?武将不读书,像类似张士诚名字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并非如此!武将可以有幕僚啊!有得是,不得志的文人,愿意投入武将的幕府。那些学问不够,做不了官的文人,对那些金榜得中的文人,可是羡慕嫉妒恨的很啊!

那么,谁来监督武将呢?

当然是最看不上武将的文臣们啊!在文臣们看来,武将们只知破坏,不知建设,军纪败坏,残害百姓,早就该整治了!只是武将们身份太高,文人们没资格管。现在,进入御史台,整好找武将们的麻烦!

如此一来,以文臣监督武将,以武将监督文臣,君王居中裁判,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而且,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