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湖州降,李司徒(1 / 4)

当初,张士诚派麾下大将徐志坚,率轻舟出东阡镇,偷袭姑嫂桥,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常遇春利用恶劣的天气,俘虏了大部,包括徐志坚本人。再加上俘虏的赤龙船队残部,以及少数旧馆的投降军士。连日征战,西吴军的人数不减反增,达到了三十二万之众。

经过升山决战后更不得了,西吴军的总兵力高达四十二万!

而湖州城内总共有多少守军呢?

六万而已!

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七比一!

而且,湖州城内的守军是什么人?张天骐率领的大概四万残兵败将,还有李伯升率领的那号称六万实则只有两万的援军。即便从精锐程度上讲,都远不能和西吴军相提并论。

还有最关键的,张士诚早就跑回了平江老家,超过二十万援军已经被西吴军消灭,湖州已经不可能再有任何援军了!

所以,现在湖州守军只有两个选择——毁灭或者投降。

……

……

“湖州城的周军兄弟们,你们往城下看!我是吕珍!原周国尚书左丞吕珍!降了吧!都投降吧!不是我吕珍作战不够勇猛,实在是吴军太过厉害,周军实力不济,只能归降啊!”

“没希望了,吴军一灭周国援军超过二十万!你们不会再有任何援军!”

“连张王都放弃了你们!投降吧!不要再做无畏的牺牲了!”

……wwω.ЪiqíΚù.ИěT

原张士诚麾下第一战将吕珍,在湖州城下,开始劝降。

必须说明的是,朱元璋的国家叫吴国,张士诚的国家也叫吴国,世人为了区分,将其称之为西吴和东吴。

那么,他们双方怎么叫呢?总不能承认对方也是吴国吧?

事实上,朱元璋军,在官面上对张士诚的国家一直称为周国。张士诚第一次称王是周王嘛。后来,张士诚第二次称王,为了吉利,才改称吴王的。

对,就是吉利。

当时民间有句流传甚广的童谣,“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为了应这句童谣,无论朱元璋还是张士诚,都宁可和对方重复,也要凑这个“吴”字。

张士诚军在官面上称自己为吴国,称呼朱元璋军呢?“明军”。朱元璋的大军,现在名义上还是尊奉小明王韩林儿嘛,称他们“明军”也算理所应当。

所以,现在吕珍这个新降之将,非常严谨地自称“吴军”,对湖州城的守军,一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