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开城投降,陈汉灭亡(1 / 4)

朱元璋道:“虽然咱之前,没料到傅友德两刻钟就能破高冠山。但是,此山确实是咱特意留到现在的。”

“为什么?”筆趣庫

“道理很简单。那五百攻山的精锐,是咱一个一个精挑细选的。傅友德的武艺,在军中也只有常遇春能略胜一筹。”

“儿子明白了!”

响鼓不用重锤,朱标瞬间秒懂。

他说道:“表面看起来,咱们破高冠山轻而易举,实际上却是精锐尽出,竭力而为。既然如此,就必须让我军攻破高冠山的效果,达到最大。战争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军即便破了高冠山,也攻不下武昌,效果不大。而到了城中粮尽,吴军士气低落之极的时候,咱们再攻下高冠山,就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标儿聪明!”朱元璋道:“毕竟咱又不是神仙,能算到我军一定能生擒张必先。如果张必先跑了怎么办?如果张必先被咱生擒之后,却宁死不肯劝降怎么办?关键时刻,攻破高冠山,彻底打压城中守军的士气,才是咱最后的撒手锏。”

朱标叹道:“父亲大人如此用兵,虽然不是神仙,但可称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了。”

这是朱标的心里话。

越是了解朱元璋,朱标越发现,作为军事上的“第二名君”,朱元璋类似的,并不是“第一名君”李世民,而是蜀汉军师诸葛亮。

诸葛用兵唯谨慎!

比如龙湾之战后吧。

朱元璋摧枯拉朽,陈汉的国都江州都占了,陈友谅被迫逃往武昌。

如果是李世民领军,肯定会尽起大军,穷追不舍,把陈友谅灭了。但是,朱元璋却觉得继续追击,逼着陈友谅和自己拼命的风险太大了。于是乎,他停止了进攻,开始种田。

鄱阳湖之战,吴军已经战胜了陈汉的倾国之军。如果是李世民领兵,肯定会趁势直接灭了陈汉的。但朱元璋仅仅派了一支偏师追击陈汉残部,自己则带大军回应天进行整军了。

还有这次围攻武昌。

三十万大军不惜代价攻打武昌,真打不下来?那可未必!但是,朱元璋仔细一计算,武昌城内没多少粮食。只要围上几个月,就是必胜之局。所以,根本就愿意花费太大的代价攻城,

还有这高冠山,朱元璋早就有实力,轻松攻下来。但是,他就是能隐忍到最后,要让攻破高冠山的效果,达到最大。如此一来,无论有没有张必先劝降,朱元璋都能在最后的时刻,将武昌守军的士气打压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