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顺风顺水,水到渠成(1 / 3)

“这个东西好!标儿,你发明的这个标点符号,真是好东西啊!”朱元璋拿着那份誊写完毕的纸张,眉飞色舞,连声赞叹,道:“加了这标点符号后,咱看一篇文章的时间,至少能减少一……两成!而且,这不是省不省时间的问题,这是省力气的问题!咱看一篇加标点的公文,可比没有加标点的公文,省太多心力了!”

节省两成时间是什么概念?

如果一个人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一年只能休息三天,那节省两成时间,就相当于每天多了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简直做梦都会笑醒!

节省心力,能让朱元璋将更多的心力,从理解问题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对于朱元璋这样的**家来说,其意义更是无论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朱标补充道:“不仅能让父亲大人更省心力,还能减少歧义,避免您理解错了奏章的意思。”

朱元璋点头道:“就是这样说。有些句子,不加标点的话,能有两三个解释。咱费心思理解还不打紧,若是出了差错怎么办?咱这一笔落下去,至少干系着几百人的生计,甚至是几十个人的性命,不可不慎啊!”

朱标道:“其实您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儿臣要说的第二个原因了。标点符号不仅能让人省力省心,而且有减少歧义之功。只要真正尝试过,就几乎没人愿意重新回到没有标点的时代。所以,这标点符号推广的压力,会比您想象中小得多。”HTtρs://Μ.Ъīqiκυ.ΠEt

“那第三个原因呢?”

“第三个原因,就在于民间了。”朱标道:“民间的识字之人,并不是太少。只是因为无钱继续进学,才难以理解圣人的微言大义。朝廷在公文上推广标点之后,完全可以继续给四书五经加上标点。长此以往……”

朱元璋忍不住接话道:“长此以往,富人为了省心,会读加了标点的四书五经。穷人为了理解圣人的微言大义,更要读加了标点的四书五经。如一以来,天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朝廷择优而录,才不会被少数读书人掣肘。而且,随着旧的读书人老去,主流舆论恐怕会认为,加了标点才是正常,不加标点才是离经叛道!我朝开国,移风易俗,在公文上用标点符号,恐怕会被后世之人誉为文坛一大盛事啊!”

朱标道:“也就是说,此乃父亲大人的文治之功!”

“此乃咱们父子的文治之功!真是想不到啊,咱一个大老粗,开国后的第一功,竟会是文治之功!”

现在的朱元璋,高兴得眼都要咪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