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父唱子和,力挽危局(1 / 3)

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可不是得朱元璋亲自下令吗?要不然,陈友谅那是六十万大军,又不是六个人。除了朱元璋之外,谁有权力,完全遮掩陈友谅这六十万大军的存在,让应天城完全得不到消息?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呢?

众人既如释重负,又满怀不解地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道:“其实,咱们最危险的时候,不是现在。而是咱率领十五万大军,去救小明王的时候。大家想想,那时候,如果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在湖口没有转头向南驶向鄱阳湖,而是继续沿长江前进,过江州,破安庆,直袭应天会如何?”

邵荣毫不犹豫地接话,道:“我应天将面临灭顶之灾!”

“何止是应天啊!”朱元璋苦笑道:“应天一丢,张士诚的大将吕珍可就未必在安丰撤得那么痛快了。再加上庐州的左良弼纠缠不休,陈友定和方国珍趁机发难……”

顿了顿,朱元璋忽然间站起来,向着旁边的刘伯温道:“国师,咱错了!咱不该没听你的话,有安丰之行。如果陈友谅乘咱攻打安丰的时候,顺流而下,占领了咱的应天,咱进无所成,退无所归,可就身死国灭了!”wwω.ЪiqíΚù.ИěT

朱元璋最初见刘伯温,称刘先生。后来,一般情况下,称刘伯温为伯温。现在,直接用上了对刘伯温极少用的又极其尊敬的称呼——国师!

国师,国家之师,一国之师,帝王之师也!

“上位这是说得哪里话来?”刘伯温赶紧站起来,道:“微臣也没料到,陈友谅会倾国而出啊!说实话,当初微臣也只是泛泛而谈而已,当初上位没有采纳微臣的意见,并不为过。”

朱元璋重新坐了回去,苦笑道:“为不为过的,要看最终的结果。咱当初,确确实实是做错了,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圈啊!”

刘伯温道:“所以,上位在庐州,突然得到陈友谅倾国而出的消息的时候,赶紧率领小部分兵马,回了应天,主持大局?并且,严密封锁了消息?”

朱元璋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咱思量良久,终于定下了这场瞒天过海之计。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陈友谅没有顺长江而直捣应天,而是在湖口转道鄱阳湖,去了洪都呢?”

邵荣接话道:“很显然,安丰之危,就是一个局!一个葬送我吴国的局!陈友谅、张士诚、左良弼已经结成同盟,要共同对付我吴国。不过,天佑我吴国,不幸中的万幸,这三家各怀心思,都打着别人鹬蚌相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