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粥(1 / 3)

别人家都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沈笑他们却在秋冬之交来到了此地。

主要的原因是,船家的船要在此地卸货补给,要到后天才走。

扬州南临长江北抵中原,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此段的运河。

自前朝京杭大运河彻底贯通之后,处于运河中段的扬州,越发显的重要。

它沟通南北,商货齐备极其繁华,不仅淮商和盐商在此扎堆儿,就是美人儿也是层出不穷。

养瘦**人家,凭着美娇娘挣得诺大家业,惹得些许人家争相效仿。

不论是亲女儿,还是买来的“养女”,从小**,诗词歌赋厨艺女红,都是顶尖尖的。

总之,此地人多,富豪多,美人多,商贾遍地。

这里的人口一度接近百万,从美食到美景,都令人十分向往。

昔日李太白曾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此城之繁盛。

沈笑随着舅公和三哥,只拿了自己的随身衣物,还有这回大家对到一起的七千两会票和金叶子,准备离开钞关码头,暂时进城逛一天。

说起这七千两,本来上次只带了三千六百两的,但是管氏和几兄妹商量,如今家里有银子,出远门多带一些以防不时之需。

于是大家又每家对了五百两,合计七千一百两。

许是沈笑兄妹穿着虽然普通,没有挂什么饰品,但是出门在外谈生意,管氏给他们专门做了衣服。

特别有几匹宫里赐的锦缎,还请了二嫂娘家的绣娘给精心制了几套。

沈笑打离开天津时,就一路男装,不低的个子和三哥走在一起,远看过去,妥妥的一对俊俏少年郎。

当然,半路上他们也不会露富,穿的都是松江布做的袍子,且沈曜头上戴的帽巾,一看就是有功名的秀才相公。

有那眼利老头上前搭讪:“三位客倌有礼了,两位小公子英姿勃发,御树临凤,正巧我们家有两个娇俏的女儿……”

还不待这个小老头说完,沈笑就扯住三哥,同时躲在舅公身后。

只见顾道长挥手:“他们都还小,未曾娶妻。”

“如此,我家女儿可做一侍读,为公子们铺纸研磨,他日有幸得公子怜爱,做个小星足矣。”小老头显然不死心的继续劝。

沈曜和沈笑对视一眼,无语至极,这难不成要强买强卖不成。

偏周围还有不少人见怪不怪,更有小老头的同行,起哄架秧子。

什么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