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 问问(1 / 3)

一道糖拌西红柿,迅速捕获了所有人的味蕾。

林修尧也是吃了一份,才带人离开的,至于他要的麦种,几十袋都标明了哪家多重,暂时放到了族学的倒座。

等大家再过一下筛,县里会派人来拉走,到时候当面结清。

沈笑家的麦子,还没有全部入仓,傍晚时,剩下的麦子才全部拉回家里。

现在,上等田的麦子都收到了归藏院的仓房,西院仓房堆放的是半坡地的麦子。

晚饭后,顾道长带着程怀谦回去归藏院住。

沈大伯将孩子们留下说:“西院仓房是半坡那八亩麦子,林县尊也都让称了重记走了,说平均一亩有个两石四斗四合多。

这在往年,可是最上等田的产量了。

你们说,再划黄册的时候,咱这几亩地会不会划成上田?我们要不要去问问?

上田和下田交的税它可是不一样的。”

所谓黄册,简单来说就相当于户籍调查,上面有人口,田产,房产等记录。

这么多年下来,沈笑也是知道的,官府收税他会将田地划分等级来收。

比方说上等水源肥田,就是村里西南水洼,还有河东沿的东洼地,通常一亩按一亩的收税。

而二号地北边的那些田地,属于贫瘠薄田是中等,收税时是一亩半按一亩来收的。

至于半坡荒地这边地势高又低产,以前常年浇不上水,属于下等田,收税时二亩地折算一亩来收的。

还是如往常一样,沈远第一个开口,“十年大造一次黄册,我记得上次是宣德七年才查补过。”

“今年是十五年,后年就要再查了。”沈志看向沈曜,“三郎,你可得努力,今年考中了,咱们家这二十亩地,以后就不用交税了。

而且,还能免去爹和大哥的徭役。”

其实,大多数秀才并不穷,从前中了秀才是免去二石粮税,前朝末期改为每年光免税就有八十亩。

可不仅仅是田赋,还包括了附在这些田地上人的各种杂役。

要知道,如今官田每亩正税不过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罚没官田一斗二升。

只所以上田每亩会收走一斗,是因为地方上加了其它摊派,比如北直隶一直都有养**差役。

不养马,自然要折色成粮上交,另外还有运粮的力钱脚钱等等,都直接派入田税里了。

为何会有人投献中举中进士之人田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