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瞒不住了?!(2 / 4)

国外,并终生留在国外。”

“即使是那些留在国内的博士生,也并不是全都投身科研工作。”

“有的博士生,会走人才引进的路子,到地方上,到事业单位开始养老生涯,舒舒服服的享受一辈子。”

“有的博士生,会进入体制内,直接当官,从政。”

大学士想进入体制,得参加省考或者国考,狠狠的卷,击败了大量竞争对手之后,级别也只是最低级的小科员。

而博士生一旦进入体制,起步就非常让人羡慕!

“有的博士生,会选择进入高校之中,从大学讲师开始干起,成为一名大学青椒,历经非升即走的残酷竞争之后,当上了副教授,然后继续肝,继续卷,一直到正教授为止,才会开始享受人生,开始放缓生活节奏。”

“大多数到了正教授的地步之后,心思都不在学术上了,开始享受生活。继续投身科研的,少之又少。”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对此,熊岩也没什么好说的。

人家从小开始认真读书学习,大学的时候,其他人在谈恋爱,他们在学习。研究生的时候,同学结婚了,他们在学习。博士生的时候,同学二胎了,他们在学习。

进入高校之后,同学响应国家政策,开始三胎了,他们还在和其他青椒拼命的卷,非升即走嘛。

等一切安定下来,都四十多了。

实际上,能在四十多混到正教授位置的,终究少之又少。

这种时候,人家享受享受怎么啦?

“所以,虽然我国有近百万博士生,但是,目前为止,仍旧在国内且投身于科研的,却连二十万都不到。”

“而羊城,目前已经聚集了三万左右的博士生,大量的副教授、正教授、副研究员、研究员。而且,随着二期工程的完工,我们将从各方面,调集更多的研究人员。”

“之前,我们的动作,瞒不过各国情报机构,甚至连大型跨国企业都瞒不过去。但,终究可以让普通人不知道此事。”

“此后,哪怕是普通人,也会发现异常。这样的异常,是瞒不住的!”

各大高校的研究团队,都快被挖空了!

国内大量的研究所里面的骨干成员,也快被挖空了!

不说别人,大学生们肯定能发现,学校里的那些实力强劲的老前辈,忽然间都不见了!

尤其是那些大三就开始联系导师的学生,本来前面和导师聊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