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殿试(2 / 3)

第一名是长安著名的士人毕士安。

毕士安本就才华出众,治学严谨,在蝴蝶效应的影响下,拜得大儒窦禹钧门下学习,一身学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他在贡院所著文章,整齐漂亮,字字珠玑,省市第一当之无愧。

第二名是张去华,第三名马适,第四名苏德祥……

皆是一时之选,一共三百名。

而罗幼度则需亲自在这三百名中选择出三名进士及第以及若干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这些都是朝廷未来的栋梁,天子门生,罗幼度作为皇帝,自然要以庄重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

殿试在集英殿举办,三百学子齐聚殿内,行者参拜之礼。

“免礼!能够通过省试,足以表明诸位皆是天下英杰,朝廷未来栋梁,朕期待你们的表现,提前预祝你们考出好成绩。”

“谢陛下!”

罗幼度继续道:“不过,考试发挥失常在所难免。今日之后,你们之中,将会有一部分落选。朕希望落选之人,能够审视自身,再接再厉。失败为成功之母,一时落选,并不意味着什么。只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坎,百折不挠,荣获新生,方为人中龙凤。”

他说这番话是有意义的。

历史上的宋朝一开始也是采取淘汰制度的,但是他们后来发现很多让淘汰制淘汰的人,不甘心失败,纷纷跑到了西夏、契丹为官,出现了人才外流的情况。

所以后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脑残者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只要进入殿试的书生,一律得以入取,不予淘汰。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故而每一次科举,朝廷都会多上三四百名官员。

本来宋朝就因为推荐制度,几个官干一个实职,冗员严重。还不断地通过科举,吸纳三四百名官员……

罗幼度并不打算为了照顾玻璃心而改变应有的淘汰制度。

被淘汰了,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反而去怨恨别人。

这种人能有什么出息?

罗幼度从案几上拿过了自己这些日子,拟定的考题,对着下首三百余人,高声念道:“此次殿试,主题为如何治理黄河。”

殿试主考时政,罗幼度会出一个大题,两个小题,并不单指一项。

就如这一次,大题是治理黄河,那小题就是怎么劝山民下山;陇右民生一二建言。

考题方向并不一样,有些人不擅长治水,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