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冗官与发展(2 / 3)

造船业、造纸业就是这个时代的翘楚。

巴蜀的钻井技术是天下一绝。

纺织业的发达能够让百姓穿上更便宜的衣服。

造船业既能够增强水师的实力,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造纸业有益于华夏文化的保存推广……

钻井技术同样可以让中原获取更多的地下资源。

现在这一切都归于中原朝廷,中原的科技必然会迎来一波飞跃。wwω.ЪiqíΚù.ИěT

罗幼度在接见了韩熙载之后,定了下了定难军的方略,随即接见了工部尚书边光范。

边光范,字子仪,在这个时代属于全才似的人物,他年近六旬,历唐、晋、汉、周、虞五朝。

他在后唐担任殿中丞、太常丞,掌管宗庙祭祀,干得风风火火。在后晋拜太府少卿,上书指陈时弊,有模有样,又干了大理少卿、开封尹,断案上下心服。在后汉担任校刑部尚书、卫尉卿,又上书论刺史应慎选良才,以安抚地方,民心归附。在后周他担任户部侍郎,负责民政,他治水修路,检视民田,赢得了郭荣的赞扬。

总之就是一个多面手,或许单方面能力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是各方各面皆是中上水平,往哪里都能塞。

罗幼度注意到边光范在治水修路中,很重视器械的运用,便将他调到工部试一试。

结果非常契合,边光范对于科技很有兴趣,也很重视,在位子上干得很出色。

中原的冶炼技术举世无双,就是他的力排众议向朝廷举荐张鸦九后人的功劳。

“子仪!”

罗幼度热情地叫着边光范的字,让他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说道:“接下来可要辛苦你了,给朕盯紧巴蜀、江南的各种技术。比朝廷先进的,要尽力吸取。朝廷的工匠得虚心吸纳江南、巴蜀技术的长处特点。”

“当然朕相信朝廷在这方面或许略逊一二,却也有自己的特点优势,朕要的不是照抄,而是吸纳。同样的,对于不如我们的技术,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闪光点。如孔夫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边光范作揖领命。

罗幼度再三强调要综合三方的优劣势,来真正提高水平。

“重点嘛!围绕造船、印刷、织布这三方面入手。”

造船关乎军事经济,印刷关乎文化推广,织布则是民生,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造船这方面,罗幼度是真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