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顺应民意(2 / 5)

何况是古代,还是五代这文学荒漠时期。

短短的一段话,威力之大,远超罗幼度的想象。

见罗幼度准许,杨凝式不顾仪态规矩的从案几上抢过笔墨纸张,直接趴在了地上研磨起来。

杨凝式将纸平摊,毛笔上墨,深吸了口气,闭目回忆那种初次听横渠四句的震撼感觉,手似乎不受控制,在纸上一挥而就。

罗幼度见横渠四句完全打乱了自己批判孔家的节奏,也是无可奈何。

细细一想,这样也不错。

点到为止。

当然,罗幼度既然动手,就不打算留有后患。

他的点到为止并非心软,而是担心天下人心软。

孔家毕竟沾着孔子的光辉,你要一棍子将他打死,必然会有人心生怜悯,觉得罪不至此。

反之自己留有余地,表现出了对孔家的宽容,给了孔家一条生路。

然后再让人一点一点,将孔家在曲阜的那些事情,一一捅出来。

到时候用不着自己置孔家于死地,天下读书人的口水都会将孔家淹没。

念及于此,罗幼度也收起了怒容,信步走到杨凝式的身旁。

咦!

罗幼度眼中闪过一丝惊艳。

对于书法,他现在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杨凝式这横渠四句的字帖笔墨潇洒、纵横错落,委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以他的水平,也就能看出这些了。wwω.ЪiqíΚù.ИěT

却不知杨凝式的书法本就是当世一绝,史称由唐入宋一大枢纽,是书法界承唐启宋,开宋先声的重要人物,对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宋四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日初听横渠四句,心情激荡,灵感勃发,一蹴而就,写下此生力作。

因这次感悟,令得杨凝式在书法界本就不俗的地位直线上升。

这一篇横渠四句的行书,更是直接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相提并论。

杨凝式看着自己的作品,笑道:“得此佳作,死而无憾。”

他回过神来,想起先前种种,不免大汗淋漓,忙道:“陛下恕罪。”

罗幼度道:“你将这副字帖相赠,朕便免了你的罪。”

杨凝式苦着脸,居然不舍得。

罗幼度满不在乎地道:“你再写一篇就好了。”

杨凝式更加难受,再写一篇,说得轻松,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