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意外发现(2 / 5)

司特别厉害,莫要让他们察觉出端倪。」

乙凛微微作揖,表示明白,告辞离去。

赵匡义又与耶律必摄商讨了布防的事情。

赵匡义的军事理论知识尤其扎实,再度将耶律必摄说得心服口服。

走出上京皇宫,赵匡义看着大街上闷头而行的契丹贵族,心中也是一片凄凉。

他不是不知道现在的契丹已经无力回天,也不是不明白留在上京,有很大可能会陪着这群蛮夷一同殉葬。

只是除了留下来,还能去哪?

正如他对耶律必摄说的那样,人人都可能降,唯独他不可能。

漫不经心的走在回家的路上,转角处却见一辆豪华的马车从身旁掠过,在一栋雄伟的府邸面前停了下来。

一个青衫文士走下了马车,他四五十许的年纪,气度非凡。

一位身着蟒袍的契丹男子恭敬的对着青衫文士行礼问好,将他请进了府邸。

赵匡义微微皱着眉头,蟒袍男子他认识是契丹的东丹王耶律隆先,此人是辽义宗耶律倍第四子,负责东丹的经济民生。东丹就是契丹的粮仓,渤海故地。在职时期减省赋税,体恤鳏夫寡妇,多

次推荐贤能人士,为契丹的经济作出卓越贡献。

因为林仁肇攻入东丹,耶律隆先撤回了上京。

赵匡义深知自己不容于契丹军方,最近一直在拉拢汉人大臣,却不知哪个汉人能够得到东丹王耶律隆先亲自接见?

他挥手招来身旁护卫,说道:「守山,你去打听一下,刚刚进府的人是谁?」

亲信洪守山作揖领命,不一会儿,他便打探到了对方的身份,向赵匡义汇报:「打探到了,对方叫伊审征,原是蜀地的宰相。」

——————

饶州长乐县。

又是一座不用攻取,主动投降的州府。

契丹的饶州是耶律阿保机为了安置渤海国遗民特别建立的。

这些渤海国遗民看不起契丹文化,一直沿用着渤海人的习俗以及汉人文化。

契丹对于这种情况视若无睹,只要这些人老老实实地纳税,不闹事不捣乱,契丹高层根本不管这些遗民的生活。

这种开明的风气导致了契丹人是契丹人,渤海国遗民依旧是渤海国遗民,他们并没有融入契丹,只是换个地方生活。

罗幼度的中原大军抵达城外,掌握饶州兵权的契丹兵马使还没来得及整兵,渤海国遗民就已经喜迎王师,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