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这应该算是好消息吧?(2 / 5)

这国家的继承,很多时候连中原都搞不明白,何况是契丹?

迄今为止契丹自耶律阿保机建国以后,就没有一个皇帝是正常即位的。

不是顺位继承,就不可避免地有矛盾。

真到生死之刻,耶律必摄还真不敢保证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他坚持到最后。….耶律必摄认可了他的观点,继续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赵匡义高声道:「庙堂安,群臣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耶律必摄大为振奋,忙说道:「将军快快说来!」

赵匡义道:「南院大王不愿战,并非他心中无大辽,不愿为国出力,一切皆因心气不顺。契丹八部,遥辇氏第二。这些年遥辇氏中却无后继来者,唯一能统兵作战的耶律沙亦阵亡了。只要陛下重拾对南院大王的信任,重用他儿子耶律阿没里,在军中提拔遥辇氏的后辈。南院大王是庙堂上唯一的宿老,将他安抚住了,契丹一方,不会出乱。」

耶律必摄微微颔首。

赵匡义接着道:「其实真正的隐患并非南院大王,南院大王心中是有契丹的,在他看来契丹至多回到数百年前游牧生活,不会选择南投。可两韩、康、高以及诸多汉人大臣却不

一样,他们是有可能南归的。」

耶律必摄神情凝重,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高勋当年就是晋臣,跟随杜重威投降辽朝。

至于韩匡美、韩德枢、康延寿,他们祖上是契丹的开国功臣不假,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会不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将契丹卖了,成为自己晋升的阶梯。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至于其他汉臣,更是如此了。

耶律必摄这些年深感南朝对于他们契丹的渗透,连当年的皇位第一顺位的继承人耶律贤都投奔南朝了,还有多少值得信任的?

赵匡义此话说道耶律必摄心坎里去了。

他们契丹越是危险,身怀汉人血统的汉臣就靠不住。

这些年他们投降南朝的汉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姚内斌、宋雄,这两人在南朝混的极好,一个成为了侍卫亲军司步军司的统帅之一,一个掌握进奏院,把控着南朝的报纸,掌控喉舌,都是响当当的存在,无疑给了逆反者莫大的激励。

耶律必摄现在最担心的也是此处,面对现在的危局,内部再出现大规模的叛逃,他们也只有躲深山老林这一活路了。

赵匡义道:「想要稳住汉臣,得给他们足够的权力。尤其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