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以假为真(2 / 3)

传承是华夏极为重视的东西。

早年契丹入主中原,将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帝王用具皆带到了上京,就牢牢抓住了传承这一点。

当然一切都要居于实力为基准。

而今有了传国玉玺,在正统上稳稳占据了主动。

再多的帝王用具,也比不上这小小四四方方的传国玉玺。

识相的人已经高声恭贺:“天降嘉瑞,玉玺现世,正预示着我朝王者有德,天下承平。”

瞬息之间,满朝文武一同出声:“陛下贤德,神器现世,当礼报百神,大赦天下。”

到了这一刻,即便是玉玺是假的,也成真的了。

一直作壁上观的赵普在这关键时候出列说道:“镇国神器与嘉瑞同出洛阳,臣提议重建洛阳宫,修葺洛阳城。”

罗幼度自身对玉玺的概念并不强,筹谋迁都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罗幼度并不想跟赵宋一样,困在开封。

开封却有开封的优势,水陆便利,四通八达。

于动乱的割据时代,开封的优势很明显,能够在第一时间调集物资,攻守随心。

但真到了太平时候,开封最大的弊端就出现了。

并非他无险可守,而是当初修建开封的时候,就不是冲着国都的体量去的,就是一个正常的城池。

这根基决定了汴京的大小,虽说可以向外扩建,可是再怎么向外扩,也不过是增加外城的空间,皇城怎么样,依旧怎么样。

因为宫城之外,都是密密匝匝的都是民房、商铺。不论从哪个方向扩展宫城,都势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商店。

想要扩建汴京皇城,就得将皇宫周边的王孙贵族,豪绅大户的府邸、商铺统统推倒重建。

这种大工程且不说,那些占据跟皇宫相邻的王孙贵族,豪绅大户又怎么可能同意牺牲自己手中的黄金地段,成全他人?

再说就算他们同意,也会毁了开封的整体结构布局。

故而开封在乱世为都恰逢其时,可一到了太平盛世,就会受到自身的体量所限制。

洛阳城不一样,当初在布局修建的时候,就冲着国都的体量去的。

南市北市,皇城街坊,都事先规划的妥妥当当。

完全不存在商人在皇宫门**生意,建个酒楼能够将皇宫上下看得一清二楚,或者宰相干了一辈子,在汴京买不起房子的情况。

在这个时代就没有比洛阳更加合适的都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