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浣花溪奇士(2 / 3)

致,在此地隐居,怕是神仙日子也难求。”

毋昭裔所隐居之处,门前是一片花海,屋后是竹林,右边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唯独左边是一间煞风景的茅草屋。

但罗幼度知道此处的精髓,就在这煞风景的茅草屋。

茅草屋有个名字叫杜甫草堂。

当年杜甫漂泊蜀中,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

杜甫在此居住了四年,创作诗歌两百四十余首诗。

几百年过去了,原本的草堂早已垮塌,是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ъΙQǐkU.йEτ

此刻罗幼度见到的就是韦庄重结的茅屋。

“这能与杜少陵为邻,当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毋昭裔脸上透着几分萧瑟,在蜀地干了多年,现在唯一能体现自己功绩的,唯有此隐居之所了。

早年任相遗留下来的东西,早就让孟昶败坏的干净,说道:“少陵野老一生忧国忧民,老夫愧于少陵野老为邻。”

罗幼度听出了那一点点的不甘,笑道:“朕此来有两事希望毋先生帮忙。”

毋昭裔作揖道:“天家直言,草民尽力而为。请入寒舍相谈……”

他请罗幼度入内。

罗幼度让李昊一行人在屋外等候,自己与之步入草屋。

两人坐定。

罗幼度道:“先生任相之时,正与中原交恶。常与大理往来,对于大理国情,想必了解。朕需一干吏,入大理拜会段氏,不知先生可有人选?”

毋昭裔略微皱眉,试问道:“草民斗胆问一句,天家意欲为何?以而今中原之威势,只需稍微表露一些善意。草民敢保证,大理跪伏不及,何须多此一举?”

罗幼度毫不犹豫地道:“朕向来以天下一统,恢复汉唐故土为志。大理举国皆是汉唐故地,朕早晚取之。只是当前对大理动大兵,并不值当。朕只想暂定两国疆界,以金沙江为界掌控茶马古道之门户。”

毋昭裔拜道:“天家雄心壮志,草民佩服。我诸夏有陛下此等圣主,汉唐盛世不远矣。不过大理高方,非易于之辈。他于大理建昌府早有防备,将当地百姓内迁,让于我诸夏有仇之部落填充。布局多年,陛下此举,必有一战。”

罗幼度并不在意,笑道:“无妨,他高方祖上都曾是我诸夏子民,只要夷民归附,朕容得下他们,也有信心如武侯一般,打服他们。”

他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