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孙(2 / 4)

华夏文化大幅度前进。

这份教育推广的功劳,可比开创儒家这个学派学说更大得多。

“于春秋时期,先贤都能排除万难,有教无类。我辈后人,焉能落于人后,今后理当加重文教之推广。”

罗幼度慎重地嘱咐着,要想真正的强国,文化的推广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罗幼度在上首,追忆先贤,感慨万千,继续说道:“朕偶得一句,让诸公鉴赏。”

说着他将自己写的那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挂在了殿前。

看着这句尊孔名言,庙堂上的文臣莫不激动万分。

郭荣是好皇帝不假,也给了他们文臣一定的地位。

但是郭荣并不尊孔子,这对向来喜欢吹毛求疵的文臣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的遗憾。

能够写出这句话的人,对于孔子的敬重那是显而易见的。

王溥道:“若无文宣王,万古如长夜,陛下这几个字用得是相当精妙。可表于孔庙两侧,以彰显文宣王之功绩。”

罗幼度颔首道:“可!朕欲请文宣王之后入宫一见,诸公以为如何?”

这种微不足道的要求,众多文臣自然没有异议。

唯独个别人隐隐看出了端倪。

卢多逊自然是暗暗好笑,他虽不知缘由,却也知道孔家要倒霉了。只是不知君上会用什么法子,毕竟面对的是孔家。

在孔子光环的庇佑下,孔家等于有了一层无形的护身符,对付孔家,也会令自身的名誉受损。

其次就是赵普了,他对罗幼度的了解远胜他人。wwω.ЪiqíΚù.ИěT

就罗幼度的作风,让真要邀请孔家人进宫,哪里需要在这朝会上提出来?

朝会结束。

罗幼度对于孔子的推崇尊重,让汴京所有的文人学者都吃了一个定心丸。

毕竟罗幼度这刚登基就展开灭国战。

这份好胜之心,让不少人为之担忧。

怕罗幼度穷兵黩武,使得国事衰败。

现今也放下心来,知道这位新君,对于文事还是相当重视的。

至于孔家得到这消息,瞬间全府动员,张灯结彩,更加不要脸的吹捧罗幼度是当世圣君。

至于为什么免税复爵的事情石沉大海,在这一刻已经不重要了。

能够得到新皇如此隆重地召见,足以让孔家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扫五代阴霾,恢复以往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