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邺城奸细(1 / 5)

伐魏 拙言9527 2045 字 8个月前

邺城,始建于齐桓公时期,公元204年曹操被封魏王后在此营建国都,曹操还在此建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

邺城设计强调中轴安排,王宫、街道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

由于历史悠久且做过曹魏、后赵、冉魏、前燕等政权的都城,此地世居的门阀士族众多;同时,又由于北方战事不断,各地逃难而来的散兵流民众多,三教九流汇聚此地!并按邺城分区各自分开居住,黄征觉得有点像印度,富人区和贫民严格分开,阶级明显。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邺城在自然环境方面具备较好的防御条件。它的西边有巍巍太行山脉,守住滏口陉即能阻挡山西高原的来寇;其南、东两面有黄河天堑,可以在黎阳、白马、仓亭等津渡拒敌;邺城南北又有漳、洹、滏水流过,起到阻碍敌兵行进作用,因此是建都立业的形胜之地。

来初真的军队于天赐五年除夕夜之前移防邺城。

黄征跟着来大千,不但熟悉了军中事务,还学会了骑兵冲锋的实战技巧。之前闾大冒教得更多是近身搏击以及短刀偷袭之术,而来大千教的,更多是骑兵、花枪、弓箭等战场上的实用技巧。两相加强之下,黄征觉得自己在战场上能博上一博了。

黄征婉拒了做来初真亲兵的机会,主动要求去做一个最基层的大头兵。

为锻炼黄征的战场应变能力,来大千把黄征分到了自己手下的斥候队,以此能让他成长快速!

“什长,我们斥候,不该是在战场上侦查吗?怎么在城里转悠起来了?”黄征跟着在城里转悠了大半天,忍不住问道。

什长名叫杜仲,三十多岁,精瘦,一看就是个精干之人。

杜仲本是渔阳郡人,书香世家,因得罪渔阳郡守公子,家族顾全声誉,将他从族谱除名。后逃到邺城,正值邺城郡太守杜豹在流民中征募州兵,便弃文从武,应征入伍。

杜仲从军后,因表现勇敢,识字、有谋略,一路从伍长做到什长,直到做了杜家的亲兵,被杜豹赐姓杜,至于杜仲原来姓什么,他一直闭口不提。

这次来初真大军移防邺城,邺城被镇戍军主导。郡守杜豹便推荐了这位算是半个本地人的杜仲,担任斥候负责城内巡查。

杜仲很看不起黄征这种通过来将军关系进来的人,肯定都是趁机捞军功的,便冷冷得道:“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如果做不到,趁早滚蛋!”

周围的斥候捂嘴而笑,一个个不怀好意的看向黄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