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躬耕宗田(1 / 4)

君上万年 木子宸奕 1464 字 8个月前

宣都城,城外三里处的宗田之内。

一群侍卫在田地外值守,而田地内,则有数人在挥舞着镰刀,收割着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

而其中为首一人便是伊国的国君苏华,他一身农耕的短打,编着袖子和裤腿,站在水稻田里,田中的水没过脚踝,有些冰冷,可是一上午的劳作却让他觉察不出丝毫的凉意。

围在苏华身边的有六人,分别是伊国农部部首陈宇,农部典农使冯宝,以及专司宗田的四名佃户。

所谓宗田:泛是伊国国君苏氏一族的田产,又被称为君田,其所处位置不仅在宣都,包括中都,东都,西都,南都都有君田的存在,而在宣都的这一部分君田,大多是罚没已故大将军薛云及当初参与谋逆臣属们的田产,大约有三千顷的规模。

而这些宗田,苏华则将其拿来安置难民,激励工坊的有功匠人,留存一小部分给农部和工部用以研究农耕技巧、积累经验与耕种时需要用到的工具。

佃户们高声的唱着属于伊国人的古老山歌,那种绵长悠荡的曲调是苏华从未听到过的,虽不知歌曲的内容与含义,但苏华猜测,这首激昂澎湃的歌曲应该是在歌唱伊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勤劳的伊国人。x33

曲子在这位年迈的佃户口中尽情的唱着,苏华弯着腰在稻田里挥舞着镰刀,学着其他佃户的模样,收割着成熟的稻谷,当一捆又一捆丰硕饱满的稻谷被收割进麻袋里,这种满满的丰收感是苏华从未体会过的。

四位佃户年岁最大的已是古稀之年,年岁最小的也是花甲之年,苏华尚年轻,虽身强体壮,但和他们比起来,那庄稼把式却是远远不及。

这个时代的农耕因为地域节气的不同,往往耕作的粮食也多有不同,伊国地处帝国南疆,天气多寒,雨水较少,主要耕作的粮食以稻谷和麦为主,麦往往一年一熟,亩产较少,而从越州引进的水稻却能做到一年两熟,春耕夏收,秋播冬收

这种更为填饱肚子的粮食已经成为了伊国百姓主流的耕作之物,再加上伊国官府的大力推广,以及苏华亲力亲为的宣传,越州稻谷的推广格外的顺利,由于依赖水源,目前越州稻谷的耕种仅限于伊河流域附近的田地,而远离水源的山地则种植的是本地的稻谷,这种旱稻不仅产量少,也仅能做到一年一熟。

“阿爷”不远处的道路上一位农家女挥舞着手,高声的叫喊着,而后她则迈着欢快的步伐跑了过来。

负责守卫的白衣卫士似乎识得这名妙龄少女,主动让开道路,只是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