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治政方针(1 / 3)

君上万年 木子宸奕 1173 字 9个月前

宣都城宫苑内,

一处风景宜人的亭子里,总治大臣俞为民平静的坐在一侧,而苏华则捧着一本奏梳津津有味的阅读着。

这份奏梳正是俞为民今日递交的,上面详细的罗列着伊国施政方针的完整大纲。

这些大纲上的每一条都关乎着伊国万千百姓们的生活,所以苏华不得不认真对待。

奏疏上明言了伊国大致的施政框架与要点,这是根据俞为民进行实地考察后与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然后根据伊国国情定下来的施政方针。

其一,将伊西郡、清河郡、中都郡、中川郡定位为农业主产地,因为这四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天然的粮仓。

其土地肥沃,多为平原,十分适合农桑耕种,故而大力推广荒地开垦与农桑种植,以扶农助农为主。

不仅要求当地官府在农忙时无偿提供耕牛,耕地所需的农具,而且还要求农部中的典农署下面抽调治农官前往这四郡宣导地方,教育百姓们正确的耕种知识,并且辅导当地百姓解决农桑相关的问题。

其二,大纲还针对苏华曾经颁布的军功军爵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诠释,之前大部分阵亡遗属们所耕种的土地,没有在册的都要进行登记,该免除田赋的家庭依旧享受特权。

而当地那些寸功未立,却趁机豪取强夺霸占大量土地的门阀世家的田产也要登记造册,之前登记过的也要进行复核,勘察有无缺失,这是为第二年开始的征税做铺垫,而这便是俞为民定下的施政方针之一,扶农令。

扶农令的中心思想便是凡伊国之田地,非因功所受之田产,非令旨免赋时限之田产,非阵亡获抚恤功勋之田产,尽皆需要按照人均亩数进行纳税。

也就是说,那些拥有大量田产的门阀世家,名下的田地越多要缴纳的赋税也就越多,而那些百姓们耕种的田地因为数量少,按照家庭人口均摊,便缴纳的少。

而田赋的缴纳,根据苏华的初定,只有十税三,这种赋税比相比于这个时代已经算少的了,可尽管如此,对于多年没有缴过赋税的门阀世家们来说,简直就是在他们身上剥皮一样的疼。

其三,为了提高四郡的粮食产量,俞为民建议引伊河之水,修建水渠,治理伊河河道,在伊河两岸之地鼓励开垦农田。

其四,伊东郡,九丹郡虽然也有不少的沃土,但山石丘陵较多,采挖奇石者多于农桑之人,且商贾气息浓厚,俞为民便建议这两郡大力发展商业为主,矿产与农业为辅。

而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