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一:被炮灰的少帅(24)(1 / 2)

自从东洋人登上洪洲湾之后,一个好消息都没有。

先是伍孟锋弃城逃跑,洪洲湾守军溃退,36师被困。

再是易承璟率军前去支援,结果还没将洪洲湾的东洋人赶跑,易承璟的弟弟易承学就宣布跟东洋人合作,季北军名存实亡,季北有大半地方落入东洋人的掌控。

东洋人尝到甜头,援军源源不断地越海而来,对洪洲湾和季北以外的其他重要城市实施各种战略性轰炸和入侵。

街上报童叫卖的时候,天天都是号外号外,某某于某城某地败于东洋人;某某军已将全军撤退至第二道防线,从事抵御;某某城失守,驻城守军弃城而逃。

有些不怕死的战地记者,跑到前线去采访。回来后在报纸上发表了许多照片,被炸平的房屋,断了的电线杆,起着火的砖瓦木料,被虐杀的国人。被烧焦的尸体,肠子流出来的,断手断脚的残破躯体。

景象之惨,无以复加。

有报纸形容其惨状,“死者倒卧于其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河……”

国土快速沦丧以及东洋人的凶残,让不少人觉得抗战胜利无望。

“亡国论”的阴影正笼罩着全国,就连国内上流社会

和国际社会也普遍悲观。x33

有大名鼎鼎的学者犀利地指出,“华夏之人,下愚而上狡。面对强敌,上下皆无志抵抗,国将不国矣。”

一些对国内情况比较了解的**高官对此战也很悲观,拥有四万万人口的华夏,一年的工业总产值仅占东洋这个弹丸之地的1/15,钢铁产量仅占东洋的的1/145,石油产量仅占其1/129;华夏拥有的海军船舰仅占东洋的1/7,军用飞机,甚至不足其1/4。

战事已起,纵然国内诸军率部奋力反抗,可毕竟敌强我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他们普遍认为,华夏物质机械不如人,科技不如人,就连道德,知识,文学,音乐,艺术,就连身体和勇气都不如人。

换言之,华夏空有广阔的资源和财富,却事事不如人,失败是必然的。

还有报纸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一时之间,“亡国论”成为主旋律,不仅普通民众和上流名人认为抗战胜利的可能性不大,就连奋战在前线的士兵也都士气低沉。

直到这几日,报纸上和无线广播同时给国人带来了几则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