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辽东部署(2 / 3)

所以,耗费十数年,掏空大明家底的宁锦防线现在并没有任何卵用。

事实证明,进攻永远都是最好的防御。

因此,这个时候的山海关并不是对抗建奴的第一线。

在如今这种局势下,建奴想要转守为攻,一直反攻到上海关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同时,山海关本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此黄得功在山海关并没有驻扎多少兵马,仅仅驻扎了一个卫的兵力。

驻扎在山海关的这个卫不仅要守关,还要负责山海关附近的巡逻,打击走私商队,山盗马贼,维护治安。

右卫营其他的兵力,有三个卫用于辽东半岛各城驻守。

黄得功在辽河西岸,以西平堡为中心,沿河岸部署了四万人用于和济尔哈郎对峙。

虽然,济尔哈郎在辽河东岸有兵八万,是明军的两倍。

但是,济尔哈郎并没有采取任何攻势,一方面是因为建奴缺粮少饷,另一方面是确实对明军的火器心有余悸。

同时,济尔哈郎很清楚,自己手中的这八万人是自己最后的家底和底牌,如果失去这些人马,他将会失去一切。

不到万不得已和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济尔哈郎是不能带领自己手下的人拼命的。

在种种原因之下,济尔哈郎虽然兵力占有优势,却放弃了建奴所擅长的野战,而是选择在辽河东岸筑辽城。

对于建奴的筑城行为,黄的功自然是知道,当黄得功听说建奴放弃自己的长处,也选择守城的时候,笑的肚子痛。x33

在自己现在最新装备的火炮之下,任何城墙都不可能抵挡。

如果说,建奴依靠骑兵的优势和自己拼杀有三分胜算的话,那么守城战,建奴连半分都没有,论城防攻守战,毫不夸张的讲,华夏是全世界的祖师爷。

对于建奴在辽河东岸筑城的行为,黄得功虽然心里嘲笑,但是在战术上还是足够重视的。

骄兵必败,黄得功作为一名将领自然明白。

他虽然没有加强西平堡的防御力量,但是却增加了对辽河西岸的巡逻,以防建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是右卫营辽东军六万人的部署,而克虏军两万人则是被黄得功安排驻守在辽阳,依托太子河防御盛京方面的建奴。

剩余从**半岛后撤进入辽东的两万平虏军,则是被黄得功安排在以长奠为大本营的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