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出征前夕(一)(1 / 3)

听到朱慈烺的声音后,崇祯这才想起朱慈烺。

心中顿时有点不好意思,同时有一丝丝慌乱。

自己当着自己儿子的面,抢了自己儿子的功劳,真的好么?

自己儿子,那是自家人,没什么不好意思,况且他还小,这次功劳太大,他把持不住的。

自己也是为他好。

…………

崇祯瞬间在心里给自己找了几十个借口。

崇祯神情的变化,自然是瞒不过朱慈烺的。

朱慈烺连忙开口说话,免得崇祯再误会了。

“父皇,夏季税收大幅增加,虽说是父皇英明神武。”

朱慈烺先给崇祯吃下一颗定心丸,毕竟不能让崇祯瞎想,容易出事。

听到朱慈烺的话后,崇祯的脸色立刻好看了很多。

朱慈烺心中暗想,果然和自己猜测的一样。

“父皇,但这一切也离不开首辅林阁老和满朝大臣的用心办差,如今国库充盈,儿臣请父皇施行廉政银制度。”

朱慈烺说完之后向崇祯拱手行礼。

崇祯听完朱慈烺的话,心中悬着的大石头彻底落地了,同时内心竟然有些许骄傲!

毕竟实事求是的讲,赋税总额提升,太子朱慈烺绝对是头功。

但是,现在出成绩了,朱慈烺没有提任何自己功劳的事情。

这是何等的大义,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懂事!

崇祯为有朱慈烺这样的儿子,内心而感到骄傲。

毕竟,儿子再好,那也是因为自己教育得好,自己这个父亲表率做的好,总之也有自己的功劳

一众大臣听到朱慈烺的话后,内心顿时对朱慈烺充满了感激之情。

尤其一些清水衙门,正直清廉的官员,平时没啥油水,一家人就指望着自己的俸禄吃饭。

可惜,明朝的俸禄实在太低,所以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说还有点拮据。

如果廉政银制度能够施行的话,能够解决一些人的燃眉之急。

其实,对于廉政银这个制度,朱慈烺内心是一直很纠结的。

毕竟后世满清的养廉银和所谓的高薪养廉都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心是贪得无厌的。

无论你给予他们多少,总有一些人还是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捞取好处。

朱元璋之所以把大明官员俸禄定的这么低,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但朱慈烺心里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