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东林党(2 / 3)

生,隐退乡里的不关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他们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x33

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他们不顾路途遥远,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

一部分在朝任职的正直官员,也同东林讲学者遥相应合。东林书院实际上成了一个舆论中心,这里的人们逐渐由一个学术团体形成为一个**派别,从而被称为“东林党”。

而东林党的形成,也是明末党政的根源,东林党人的初心也开始改变,从仗义执言变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从议论如何改变****、民不聊生的状况,到议论如何从百姓身上攫取更大的利益。

东林党在朝廷中一家独大,开始左右朝纲,把持皇权,并且东林党人贪得无厌,损公肥私,导致朝廷税收困难,财政紧张。

天启年间,为了对付日益壮大的东林党,天启皇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贤等宦官,开征矿税等税赋,天启皇帝的这个行为,虽然有利于充实国库,但是却极大的损害了东林党的利益,所以年轻力壮的天启皇帝在落水后竟然莫名其妙的驾崩了。

现在看来,天启皇帝的驾崩可能和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到了崇祯初年,东林党和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斗争激烈,形成党争派斗。

朱慈烺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宜皇帝老子崇祯是怎么想的,竟然一登基就自废武功,把能够压制东林党的魏忠贤给解决了。

导致东林党又是一家独大,没人能够制衡约束了。

没有了顾忌,东林党人自然就放飞天性,放飞自我了,做事情也越来越没有底线。

如今,自己身为大明太子,而且还是手握实权的监国太子,这南京城的东林党竟然都敢通过煽动游行向自己施压。

难怪历史上李自成破了北京城后,崇祯宁愿吊死煤山,也不愿意迁都南京了。

可能崇祯是有气节的,但是朱慈烺觉得更有可能是因为崇祯知道,这南京甚至整个江南都是东林党的地盘。

自己在北京都要处处受到东林党的掣肘,要是落荒逃难到了南京,那还不得受东林党摆布嘛。

想及至此,朱慈烺内心非常气愤。

既然这群人作死,那自己就送送他们。

“恩,这件事本宫知道了,王飞你带领特情科给本宫密切关注这些人,一旦有什么动静,立刻向本宫汇报!”

朱慈